五金机械

大上海文稿赏阅六上海,是人民的

发布时间:2023/3/11 1:03:30   
                            

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解放军渡江作战。

4月20日晚渡江战役打响,23日占领南京。紧接着就是解放上海。

徐建刚: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是一个国际性城市,毛泽东曾经有一个判断,就是解放上海是中国革命要过的一道难关。

年的上海,民不聊生,人口已达万,国民党有20万军队固守在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

在粟裕的设想里是有一个长围久困的作战方案,但这样把老百姓也困住了,粟裕放弃了。即将到来的上海战役就如同在“瓷器店里打老鼠”。

上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司令员陈毅下令,一,对上海市区绝对不准开炮,绝对不准爆破;二,进城以后,坚决不许进入民宅。

此仗打了15天,异常惨烈,毙伤1万5千人,俘虏9万人,接受投诚4万多人,解放军伤亡3万余人。但上海市区照常供电供水。

在粟裕组织上海战役的同时,陈毅精挑细选名干部在距上海公里的江苏丹阳集训。他们将要接管上海,为此成立了政务、财经、军事、文教等接管委员会。陈毅研究了上海的官僚资产、外商企业、民族资本、旧政府机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仅财经问题,他就听取汇报两天两夜。他深感进城后“两白一黑”(粮棉煤)运输和供应的艰巨。5月10日,陈毅作报告。

张济顺:他是做了充分的部署和准备,他在丹阳集训有一段话非常有意思,我们是马上要进大上海了,但是我们是非常清楚,我们有两个弱点:一个是不懂经济;第二个我们是曾经被人家赶出来过。所以基于这两点,我们占领上海,能不能成功,接管能不能成功,我还不好说。但是我相信共产党有底气,这个底气就是依靠人民。

丛军:从一个指挥员要转变成为一个中国最大的一个城市的接管和建设,这确实对他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非常艰苦的,所以他是全身心地、不分昼夜地去做这个工作。

讨论《入城守则》时,有干部对“不入民宅”谈想法:“难道军指挥部也不准进民房?”“战士生了病,进房要点开水喝也不行?”。陈毅答:“不行!不入民宅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执行!”他说:“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纪律一定要严!”

年5月25日,南京路永安公司升起了象征上海解放的红旗;电台一遍遍广播上海解放的消息。到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21万解放军指战员进入这座城市。

这一天清晨,炮火声平息。上海的市民看见了这样的景象。

李玲虹:当天的时候天下着毛毛雨,请他们进来的时候,不用了不用了,我们在路边。

徐建刚:不入民宅,毛泽东批示很好很好很好。当时还有一个规定,在城里不能架火做饭,所有的饭都是郊外烧完以后用炊事班挑进来。

部队的骡马、车辆和炊事班不准进城,饮水和饭食从市郊一二十里外挑来;没有碗筷,战士们用钢盔盛饭,用手抓饭。

陈昊苏:进入上海不能够强占,不能够强入民宅,要给上海市人民送一个见面礼。就是告诉上海市的人民,解放军是有纪律的部队,正义之师。

上海解放这一天,纱厂女工黄宝妹和姐妹们在挥着小红旗,迎接进城的解放军。黄宝妹出身贫苦,父母生了兄妹9个,只活下来3个。13岁她到日本人的纱厂当包身工,没有任何自由。上海解放时,她18岁。

黄宝妹:我们到马路上去迎接解放军。马路上看到毛泽东、朱德的照片在那里,在那走,我们在马路上欢迎。

赵国通:解放军走过,很多人上去送鲜花。我那时候不太懂,我母亲就告诉我,什么叫‘解放了’,相当于你的纽扣,本来系得很紧,帮你解开一个纽扣,马上呼吸舒畅了,就叫‘解放’。

“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

“上海的几十万工人,几十万其他劳动人民,几十万知识分子,和有爱国心的民族资产阶级,现在是第一次不受压迫地联合在一起。”

——新华社社论《祝上海解放》

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第二天,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为市长,曾山、潘汉年、韦悫为副市长。在政权交接仪式上,陈毅对国民政府代理市长赵祖康说:“我们一定能很好合作的”。赵祖康的秘书记下了当天的情形——

简短的一刻钟讲话,给人们的印象明朗深刻,意味深长,讲话亲切,语调谦虚,尤其是不以胜利者自居、对人诚恳信赖这一点上,更使人深为感动。——陆槐清日记

赵国通:解放初上海市委统战部的部长是陈毅同志亲自兼任的,他对工商界的、科技界的、教育界的方方面面的仁人志士,都是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甚至上门听取他们的建议。

徐建刚:解放上海以后,当时定了两个原则,第一是全心全意靠工人阶级,第二是团结上海社会各阶层。所以说陈毅进来以后,很快地就召开各阶层的座谈会,在大光明电影院。工人代表对陈毅说,欢迎解放军解放了我们。陈毅讲不是解放,我们是里应外合解放了上海。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诞生的,所以说我们是回来了。陈毅召开工商界各界人士座谈会,就是尽快地恢复经济。所以广泛地动员各个社会阶层,共同建设新上海。

陈毅拜会了宋庆龄、张澜、颜惠庆、张元济等民主爱国人士,听取他们关于接管、建设上海的意见;他邀请盛丕华、胡厥文、荣毅仁、刘靖基座谈,第一句话就是“工商界的朋友们”;陈毅登门拜访任鸿隽、秉志等科学界著名人士,坦率指出,“我们愿意和科学工作者团结在一起,共患难,同欢乐,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很多人认识共产党,就是从认识陈毅开始的。因为有这样的赤诚感召,已跑到香港的味精大王吴蕴初回来了,火柴大王刘鸿生也回来了。

但就在黄宝妹兴高采烈迎接解放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解放后的上海,大米、白面仅够全市吃半个月,储煤只够全市烧七天。1.2万家工厂,只有30%维持开工,机器业工厂停工80%以上。

吴景平:经历了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国民党统治后期的经济全面的崩溃,无论上海还是其他,尤其是大中城市,市场的供应是严重地匮乏。

解放初期的陈毅,在他为数不多的照片里,眉头总是紧锁的。

上海解放的第二天,陈毅、粟裕发布限期废除金圆券使用人民币的公告。

吴景平:解放之后用什么样的货币,合法的货币只能是人民币,但是市场上城市居民以前持有的都是主要是金圆券。

原本一块银元兑换人民币元,但仅仅一星期竟飙升至元。政府投入10万银元稳定市场,结果是反升不降。

吴景平:这个投机势力之所以那么嚣张,之所以有市场,那就是和供求关系的失衡,特别是供不应求有关联的。

供求关系的失衡为投机者创造了条件。那几天里,交易所成了中国最大黑市。这座大楼内外,银元投机猖獗,屡次警告无果。

吴景平:不把投机势力、投机力量打下去的话,人民币要站稳脚跟是很困难的。绝不能让上海市民再饱受通货膨胀之苦。

陈毅说:“银元涨、米价涨,百物都要涨,这样下去,上海人民就不会答应。”他查封证券交易所,扣押投机分子人。当天,米、面、油、纱的价格回落一成以上。

徐建刚:其实封锁证券大楼并不是封锁证券,证券大楼其实当时已经没有股票了,国民党金圆券以后,年经济崩溃以后,它所有的经济活动基本上都停止了。其实当时为什么要封锁呢,其实就是银圆投机。证券交易当时是银元投机交易的一个中心,证券大楼当中取缔的不是证券交易,是银圆投机。

吴景平:证券交易所号称它那里的行情是上海市场的风向标,当时上海最嚣张、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把它打掉了,端掉了。证券大楼之战只是最初的战役,不是全部。而稳定市场,稳定人民币,经济的恢复,新的秩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不到一个月,国民党又封锁了长江口直至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如果原料、能源和粮食被阻断,上海的民生和经济又将面临灾难。

在中央支持下,陈毅犹如指挥打仗一般调运煤、粮、棉。

问题稍得到解决,国民党竟对上海实施轰炸。从年8月到年3月,共8次轰炸,破坏了上海电力供应的80%,大多数工厂停产。那时的陈毅奔波于上海各处,犹如前线的指挥。

赵国通:“二六轰炸”上海破坏很大,抢修江湾机场,陈毅带队的,到那去视察江湾机场怎么抢修,蒋介石的飞机又来了,大家就纷纷躲在房间,就陈毅一个人站在跑道上面,对着空中,老子总有一天把你揍下来。

进城后,陈毅签发的第一号军管令是接管江南造船所。当年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这时叫江南造船所。但它已是废墟。3座船坞、7个船台、5个码头都在蒋军撤退前被炸毁。工人们千方百计地抢救修复。

这张照片是陈毅市长表彰复厂英雄。他向新江南职工致敬并祝贺。

江南厂历经日本占领和国民党撤退的洗劫,但有一个它破坏不了,那就是它的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是中国百年工业化历程中积淀的财富。仅江南厂就有五十多位身怀绝技的工人技师。他们中就有人能用手工把同心度加工到误差仅0.02—0.05毫米。

张忠民:近代上海的工业之所以能够百年不衰,能够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近代上海工业在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以技术工人为核心的,熟练的、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

李天纲:现在产业工人呢其实也需要非常精细的手工,就是说你要靠手艺吃饭,学规矩呀学技术呀,向老师傅讨教呀,三年学徒,这个后来是形成了整个城市的一个传统。整个城市的一个崇尚技艺的这个传统。这种叫做工匠精神。

周武:通过这种师徒的一种传递,师徒的一种传承,就把这种工匠精神在这个上海城市跟现代的工业做了最好的融合。

就在江南复厂庆功会的第二天,年7月24日晚,上海受到几十年未遇的特大台风袭击,浦东海堤决口,海水倒灌,上海市区被淹,水深过膝。陈毅亲临浦东海塘指挥堵口。

赵国通:陈毅市长亲自带队,由我父亲陪他到现场视察,他回来跟我母亲说,共产党的干部就是不一样,蛮朴实的,这句话里含义很深的。

台风过后,陈毅总结说:“这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象征着新中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彻头彻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陈毅说:“我们要在工作人员的品质和工作态度上,选一个高的标准,来考察我们市府全体工作人员,从我开始。”他带头在军管会食堂吃大灶;政府机构实行精简,他首先裁减自己的秘书和警卫人员。”

从当年的市政府所在地到上海市总工会,陈毅每天要往来步行好几次。

上海解放后的两个月间,全市1.2万家工厂、商店停业或歇业,83万产业工人16万失业,劳资纠纷多达两千多起。陈毅奔走于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从源头化解劳资矛盾。陈毅连续向中央写了6份报告,提出减税;并在价格、税收、产销关系等方面做出调整。

经受了投机风潮、武装封锁、轰炸和台风的考验,上海60%的机器工业和90%的纺织业重新开工,私营纱厂产量增加75%。

黄宝妹所在的棉纺厂,废除了“拿摩温”制度和抄身制。

黄宝妹:我们一些拿摩温制度(工头制)呀,管我们的抄身制都取消了,取消以后开心得不得了,那时候我们工人当家做主人了嘛。

女工们成了工厂的主人。黄宝妹钻研多纺纱、纺好纱的技术,为着多出一两棉纱,减少一两次花。她与姐妹们一起试验,每人挡锭,摸索出“单线巡回,双面照顾”的方法,减少重复劳动,节约人力三分之一。

黄宝妹:我们夜班6点钟下班,他们8点多上班,6点多参加我们小组会,那个时候的干部以身作则,加工资加给人家,什么荣誉的时候发票发给人家,党员都不拿。那个时候的干部是我的榜样,所以我是拼命干。

那时,黄宝妹在纺纱机前工作,每天平均要走几十公里。她成了生产能手,从年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她带动了工人们互相学习提高、保证完成生产计划的热潮。

黄宝妹:就是我就为人民服务,我为人民纺纱,这一点我非常坚持的。所以碰到什么问题就是为人民,我是为人民做的。

这是上海解放一年时陈毅的手书:“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今天,这块汉白玉碑仍然矗立在这个当年租界工部局的大楼里。

张济顺:这个群众路线就是把底层,最广大的人动员起来。三年之内红黄蓝白黑都没有了。所谓的红黄蓝白黑就是红的是海洛因,黄的是妓院,白的是白粉,蓝的是赌台,黑的也是这个大烟。

上海发生了剧变。多名妓院里的妇女全部得到人民政府的安置;十里洋场的赌博、烟毒、黑帮、封建道门等等毒瘤基本扫除。

张济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绝迹了,那真是奇迹呀。

年9月7日,旧上海的跑马厅被改造为“人民广场”。它成了上海市最大的市民空间。而跑马厅大楼则成了上海博物馆。陈毅在解放战争期间收集的两大车流散文物是上海博物馆第一批藏品。

解放军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来到这十里洋场、霓虹灯下的,负责南京路和外滩执勤巡逻的是华东军区警卫旅特务团三营八连。

战士们坚持步行十几里到郊区开荒种菜,坚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传统和“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他们获得了团结人民的力量,得到市民的信任。

王经文:南京路是八连的母亲路,没有南京路也不可能有好八连,有了南京路上的背景,有了南京路的环境,才有好八连,才有‘一尘不染’了。

王振华:我们几个就在那个地方站岗放哨,南京路那个地方的学校、机关都比较多,所以他们才知道,哦,这个是八连,那是好八连,人民群众不是叫出来嘛,好八连好八连。

杨浦是上海的主要工业区,这里有远东第一个发电厂、中国最早的煤气厂、最大的自来水厂,以及造船厂、造纸厂、毛纺厂、制药厂等等……但工人劳动条件恶劣、职业病严重,公共卫生差,疫病不断,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很高。一医院。医院在这个上海最大的工业区诞生。这是新上海建医院。医院同时创办业余大学,培养工矿企业医务室的医生。

吴守义:医院就是我们国家自己造,自立更生造的。医院建造一个儿科大楼,讲是儿科大楼,实际上只有三层楼一个楼,医院了。国家规定是块钱,一个平方,领导方面蛮抓紧的,抓紧建造,建造得蛮省的。造到最后呢,80块钱一个平方,去掉三分之一了,那么这结构相对地下降了。这个墙壁是两个夹板,中间糊一点泥土,中间空的,所以小孩子一打,打穿了,到隔壁去了。

那个时候上海的工人80%在杨浦区,在这样的条件下,白天上班下午劳动,造房子,所以我们这些人不认为是艰苦,认为是光荣的。

年的上海对陈毅市长来说,还有一件揪心的大事,上海竟有五分之一人口,万人居住在棚户区。爆发在二十世纪的两次淞沪抗战,特别是八一三淞沪会战将上海的华界炸成了废墟,闸北、普陀、南市等地数十年的城市化成果毁坏殆尽。

周武:一二八事变的时候,整个闸北70%以上的工厂,都被摧毁了,八一三事变几乎百分之一百被摧毁了。外国人通常讲二战,上海华界是全世界第一个被摧毁的都市,都会,道理就在这里。

为生存,失去家园和逃难逃荒的人们用茅草、竹片、芦席搭建棚屋,于是在普陀、闸北、南市有了多处棚户区,几十万工人栖身其中。至今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药水弄、藩瓜弄就是当年有名的棚户区。棚户区总是与臭水浜相连,当年的肇家浜至今留在上海人的记忆中。那时的棚户区道路泥泞,污水四溢,垃圾遍地,苦不堪言。

年全市生产开始恢复后,人民政府即开始了棚户改造。国家修筑道路,改善路灯、供电、供水等外部公共环境,自己改善房屋内部,这项“公助自改”的工作持续了十多年。

为“把棚户区从上海消灭掉”,陈毅设想了一个建设两万户工人新村的计划。年中国的汉语里出现了一个新词——工人新村。那一年“五一劳动节”,曹杨新村竣工。这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到年,江南新村、长白新村、控江新村、鞍山新村等一批工人新村又诞生了。

石川:工人新村都是年以后的,这些内容呢它其实都是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相关的

这是年代谢晋拍摄的喜剧片《大李小李和老李》。

石川:工人新村,这种新的这种空间形态的出现,它跟我们年以前一大家人挤在《万家灯火》,上下邻居矛盾冲突的《乌鸦与麻雀》,都不一样,它表现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人们对于一种新生活的向往。

石川作为助手,曾跟随谢晋工作近10年。他说,谢晋的电影中,上海城市风情、里弄人家、人情世故,都能信手拈来,入木三分。

石川:你看这一段就是那些当时的这个时装,像一场时装秀一样,因为我们是要到苏联去参加世界青年联欢的,要让全世界各国的年轻人看到我们这个新社会的年轻人生活的多么幸福,就是说穿的吃的精神面貌各个方面都是一种,让人很羡慕的状态。

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石川教授的研究表明,《女篮五号》是谢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真正想拍的电影。如果《大李小李和老李》反映的是工人阶级的幸福生活,《女篮五号》则充溢着青春活力,和上海时尚的气质。

石川:刘琼呢,我觉得是谢晋很用心设置的一个人物形象,然后你看他入场,他手上提着一盆兰花一壶酒,这个兰花是中国这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明智的这么一个标志呀。像这种惠山泥人这种,因为是无锡产的嘛,上海这一代很多的家庭包括哪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都有这种东西作为一种装饰品,我小时候我看到家里那个是白毛女,就是这种,跟那个一模一样。这个我就觉得是带有一种上海的地域生活的一个标志。

年12月,上海的“龙须沟”肇嘉浜改造工程全面竣工,“臭水浜变成林荫道”,这个故事被选入全国小学课本,成为几代人的记忆。在这个记忆中,上海呈现出的崭新生活就是那个时代的时尚。

徐建刚:人民的上海,整个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年就很明确,城市建设的方针,两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另外一个就是为劳动人民服务。最典型的例子,市中心最好的地方拿出来,建工人文化宫。

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的三年在历史上被称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之后,新生的共和国开始了她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上海为国家“一五”基建提供了总投资额的36%。她90%以上的财政收入上缴中央。

年,经国务院两次批准,宝山、嘉定、松江等10县划归上海市。上海辖区的面积扩大10倍,城市的基本规模就此形成。

年,《关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编制完成,明确提出上海城市职能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财政支柱”。

毛泽东曾说,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上海的命运实际上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自洋务运动始,上海诞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历经战火和动荡,它顽强地发展和生长。虽然还是薄弱,但较之于全国来说,它仍属先进,所以上海势必在新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担负起重任,以改变全国工业分布不合理的状况。

张忠民:中央和上海市委把上海的经济定位就定位在老工业基地。什么叫老工业基地?老工业基地就是说国家对你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你必须充分挖掘你的潜力,为上海的发展,为全国的发展做贡献。

徐建刚:中国要建立现代工业体系,那么现代工业体系当中不光是工厂,还有现代的经济管理体系。这些东西从全国来看,当时只有上海有比较好的基础。

从年到年,上海外迁的工业企业共计家,涉及纺织、轻工、五金、医药、电机等20多个行业,分布在山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仅年到年,上海支援全国各地工业建设总人数达21万人。“一五”计划期间的国家项重点大型工程建设,每一项都有上海人参与,据统计,其中有干部1.37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2.38万人,四级以上技术工人8.21万人。

徐建刚: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一百五十六个重点建设项目当中,基本上都有上海技术力量在。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比如说一汽,洛阳拖拉机厂。

张忠民:上海大概输出了近百万的工人,技术工人,去支援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支援全国各地的建设,这个都是老工业基地。像林芝毛纺厂,多了,这个洛阳拖拉机厂等等。很多华北制药厂等等。很多很多都是这个上海去支援的。

徐建刚:当时有一个讲法,就是说,上海去支援全国各地,你们是戏班子,锣鼓家什,衣服行头都要全部带去的,它是帮内地,很多地方,建立现代的工业体系,现代的金融体系。

袁鸿岗是作为干部在年随上海国棉七厂搬迁到郑州。郑州为当时国家重点建设的六大棉纺织业基地之一。早在年,上海民族企业家穆藕初就以一人之力在郑州创办了河南第一家纱厂,因为河南产棉花。

袁鸿岗:那天下午大会一开,要支援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支援干部……那我能不报名吗?一报名三天以后就找我谈话……一个礼拜卷铺盖卷,就这么快!

那时,22岁的袁鸿岗参与了黄河边上这座0人的大工厂建设。他的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先后去了西安、黑龙江和新疆。

袁鸿岗:一部机器四百个这样的头,这机器多长呀,两边,一边二百个头,我们上海自己生产的,到这儿来一看所有的机器全部是国产的,我心里很开心。年7月1号开始试生产,一试成功。我夜里不睡觉就在车间里转圈,这是多少台机器,十万锭子,就是十万个头,一台机器四百个头,你说多少台机器?

年就有八个工厂迁到南宁。印刷、罐头、衬衣、橡胶、钢精、糖果、制革、皮鞋等一批工厂在很短的时间里建成投产,缩短了南宁轻、化工业建设的时间。许德祥是当年钢精厂最年轻的职工。

许德祥原南宁钢精厂厂长:工厂都建在郊区,都是一片荒凉。周围都是坟墓,坟墓杂草丛生,没有道路可走的。就是说路不平、灯不明、水不清、行不便。没有公交车,到后面就靠自行车。就上海运出来64个车皮,那个家属啊家具啊也有17个车皮运到这里来。好像是大军南下一样,浩浩荡荡来到广西。

王汉丽:机器从火车站拉来以后,在一个月左右全部搬完。

许德祥:卸下来,卸下来就用木板车把它拉倒厂里,水是从邕江里打上来,电是自己发电开始。

王汉丽:第二个月就开工,这个积极性相当的,我们工人阶级真是了不起。我们上海的工人真是了不起。

这些工厂企业带来了当时国内先进的机器设备,先进的工艺,先进的管理和规章制度。

罐头厂厂长何帮全:班组有班组的规定,车间有车间的规定,科室有科室的条文,所以我们罐头厂为什么能够发展得这么快?是吧,他主要就是把上海的这一批东西拿来了。

许德祥:我当时是21岁到这里的。

王汉丽:26岁来的,现在80岁了。

许德祥:现在很多人都是超过85岁以上了,很多人已经走掉了,现在有的人可能还不到三分之一了。

江南新村建于年,它与曹杨新村齐名。这里上千户的居民都来自同一个厂——江南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在新中国成立的30年里奇迹般地通过艰苦奋斗,创造了中国工业的三个里程碑:

年4月15日,自己设计、全部用国产钢材和设备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下水,江南厂的工人说——

过去祖国造船工业没有的仪表、设备,我们要把它造出来;过去没有的新工艺,我们要掌握起来;书本上没有的新技术,我们要把空白补上。——黄坚《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第一艘万吨轮》

由此,历史留下了上海工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他们为造万吨轮做了多项重大技术革新,改进了余项设计和工艺。

年,万吨水压机试车成功;

工人们在没有特大型设备、没有经验、甚至无人见过万吨水压机的情况下,造出了中国第一台1.2万吨锻造水压机。这是加工、电力、冶金、化工、机械和国防工业中关键性大型部件的大型设备。

这是一万二千吨水压机的正面的视图。

万吨水压机零部件总共40多个,主机部件0多个。仅摸索机器的结构,画总图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是中国人为“甩掉工业落后的帽子”,让自己拥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而作的努力。

现在世界上连我国在内,只有五个国家制造这种机械,而且一共只生产了二十来台。其余四个国家是美国、英国、西德和捷克斯洛伐克。——《解放日报》年9月27日

年,被誉为“海上科学城”的新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1”号、“远望2”号在江南厂下水,这使我们成为继美、英、法之后,第四个具有远洋跟踪远程运载火箭和卫星测量能力的国家。

在支援全国的同时,上海的工业也在向高级、精密、尖端发展。闵行、吴泾、松江、嘉定、安亭等分别建成钢铁和机电工业、化工、精密仪器、科研基地、汽车拖拉机等各具特色的卫星城镇,新上海的工业布局也由此成型。年代到年代,上海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8.8%,上海的工业产值占全国1/8、出口量占1/4,国家财政收入的1/6来自上海。

位于闵行的江川路,是上世纪50年代上海建成的最宽阔的林荫大道。江川路上上海重型机器厂有无数人去参观过。因为万吨水压机就在那里。工厂的档案室里保存着万吨水压机的1万多张图纸,重1.5吨。在闯过了无数的难关之后,年6月,万吨水压机在这里试车成功。

寿师傅是维修工,护理万吨水压机40多年。在他的身上仍可以看到上海师傅的风采。

寿师傅实况:泵阀里面每个平方厘米公斤大气压。根据帕斯卡定律,在密闭的容器里面,同等的压力面积越大,压力越大;面积小,压力小。我们六根主缸,活塞直径(毫米),面积(等于)πr?2;(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泵阀里面,乘以这个面积,每个缸就0吨。

就是在今天,寿师傅对“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仍然如数家珍。

寿师傅:就这四根立柱,中间是空的,就四百毫米呀,靠人工爬进去,一段一段焊起来呀,就叫“蚂蚁啃骨头”。这个立柱就是骨头,人就是蚂蚁,爬进去,焊好一段再爬进去再焊一段。工程量大得不得了,所以他们叫做蚂蚁啃骨头。

张仁茂是当年上海轻工业二局业务处刚刚工作的大学生。年4月,他与同事们一起向上级提出,上海应该生产精度和耐久性高的细马手表,填补国内空白。

张仁茂:这个是奠定所有精密仪器的基础。表都能造,什么仪器不好造。

上海轻工业二局成立了张仁茂在内的三人小组。他们制定了方案,将只零件分散到大光明钟厂、亨得利表厂、慎昌钟表厂等20家单位,请58位表匠分头加工。

让现在的人想不到的是,那个零件,都是靠挫刀挫、手工磨,用做琴用的音簧铜片、雨伞的钢丝骨、缝衣针等原料加工而成的。

周宝兴:当时这个表的轮子都是用口琴的网片做的,都是由手工锉出来的隔板,除了钻石和游丝是利用它的,其他的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手工锉出来的。

年国庆6周年前夕,12只长三针17钻细马防水手表诞生。这是上海的能工巧匠全手工做出来的,今天说来也许新奇,这中国第一代细马手表竟是没有图纸的。

张仁茂:当时来了一批技术人员,自己做一台投影仪,这个零件放在这里会反出来,很大,哎,这有意思啊。拿这个零件拿上来,放在这个图纸上,我们画,把它描出来,成功一只零件的尺寸,按着这个图纸加工。-年,我们总共积累,造出来的表有多少呢?10多只。

年,手表投产。但还只有一个车间70个人,几年后发展到三个车间员工,年产手表超过百万。

张仁茂:要有一股志气呀,所以我们现在做到这样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现代化到上交利润五六十亿,工人发展到五六千人,不得了呀。无上光荣,值得骄傲。

徐建刚:年以后,上海开始发展现代工业体系,上海发起了一个运动,叫“比学赶帮超”。提出了一个方法,“两落后”“两赶超”。所有的工业单位你都要和国内最好的产品,和国际最好的产品做一个比较,你落后在什么地方,具体的指标是什么,你准备什么时候赶上国内的,你准备什么时候赶上国际的。你的方法,什么指标,一步一步赶。

上海牌手表、“凤凰”“永久”自行车、“蝴蝶”“飞人”牌缝纫机,曾经中国人生活中的“三大件”——是轻工业“上海制造”的代表。

年,中国第一台高级单反相机——上海DF-7型,在上海照相机厂诞生;4年后,上海牌相机改名为“海鸥牌”畅销海外。

李旭东:根据国际法,地名不能出去,所以年(年)我们是从上海牌改名为海鸥牌。那个时候是亚洲最大的照相机企业,一直到年生产了45万台海鸥双反镜头,那这45万台,当时的时候是世界首位呀。

徐建刚:英雄钢笔对标美国派克,当时叫“英雄赶派克”。自行车“凤凰”“永久”对标英国的蓝翎自行车。你到底差在什么地方?把一个个零件拆开来,我到底差在什么地方?然后怎么办?我组织上海的全市的力量,全国一盘棋,全市一盘棋,帮你攻关,然后很快地就把你的质量提高了。

年,上海电机厂攻破世界难题——转子水冷技术,率先制造出世界首台双水内冷发电机;

年,上海永鑫无缝钢管厂用自己发明创造的独特工艺和设备成功穿出无缝钢管,成为国产无缝钢管生产线的开路先锋;

年,上海沪光科学仪器厂在经历次失败后,试验成功了1万伏高压电桥,填补了中国仪器仪表工业空白;

年,中国首枚探空火箭由上海机电设计院研制成功、并在上海试射升空。此后,上海还先后研制了以风暴一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为代表的4种探空火箭和4种大型运载火箭,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重要基地;

年,中科院上海冶金所联合原子能所、沈阳金属所和复旦大学,经过几千次反复试验,攻克了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技术——“甲种分离膜”元件,为一年之后中国首次原子弹试爆成功奠定了基础;

年,上海导弹试制基地开始研制地空导弹——“红旗三号”,五年后试验成功,从此中国有了设计、制造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能力;

年,中科院上海生化所联合上海有机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创造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奇迹,轰动世界。

徐建刚:当时讲人民的上海,叫火红的年代,强烈的翻身感,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这种愿望,不光是工人阶级,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一个气氛。

年6月2日清晨,上海机床钢模厂工人王存柏的右手被落料机床的冲头齐腕切断。按例,先清理伤口,缝合包扎,日后再安装假手。但这一天,医院34岁的陈中伟医生打破惯例,成功做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

几个月后拍摄的纪录片,还原了那台手术。

断手的血管直径只有2.5毫米,陈中伟、钱允庆等医生运用当时最新的套接血管技术,花了七个小时,把断肢重新接上。

王存柏回到了工作岗位,他被接活的断手不仅能写字,能拎起八公斤的重物,还能打乒乓球。

世界首例断肢再植,连同人工合成胰岛素、一万二千吨水压机,被誉为当年上海的三大杰出贡献。

南京路上“好八连”在年离开了南京路。如今南京路也成了步行街。但八连的传统延续了下来。每个月的10日和20日,风雨无阻,都会出现战士们服务市民的身影。

黄宝妹从做童工开始,在纱厂干了42年。她从上海国棉十七厂退休也已30多年了。如今,老厂已转身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年,袁鸿岗当上郑州国棉三厂的厂长。他用13年时间,把这个厂从当初0人的规模扩展到10人,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一百强”。今天,83岁的袁鸿岗离开上海63年,仍生活在郑州。

袁鸿岗:我虽然出来了,但是上海没有把我们忘记,把我当一家人帮助我,这个厂子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对上海有千丝万缕的感情,但是我在这里也是有千丝万缕的感情。

今天“上海师傅”已成为几代南宁人的记忆。关于上海师傅最深的记忆,就是他们把工厂当做自己的家一样。

上海人的那种敬业,责任心很强。他们无私的奉献真的是没得比……上海人民的这种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到我们后面的几代人。

0年,上海手表厂改制成为上海表业有限公司,如今他们研制出了“手表制造技术皇冠上的明珠”的陀飞轮机芯。

4年,海鸥相机停产。上海重新建设了数码相机生产基地。在这博物馆里,保存着今天国内唯一的一条机械相机生产线。

李旭东:这两台,就是DF的第一台和最后一台,摆在一块,正好一个头一个尾。这个是有意义的,从第一台的生产到最后,那这个已经具有时代感,设计的外形都不一样了……

寿师傅与万吨水压机相伴了42年。

万吨水压机仍然在工作,它对中国的建设发展功不可没。和它并立在一起的,是8年建成的1.6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它能锻造吨以上的钢材。

8年,中国第一艘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大鹏”号下水。至此,在世界船舶建造史上,“中国造”有了它荣耀的一席。

上海人没有忘记新中国的第一任市长。上海建设最初的5年,凝聚着他的心血。上海人在这座城市为他立了两尊塑像。他早年赴法勤工俭学,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上海人爱戴这位儒雅、刚正的共和国元帅。

年,陈毅离开上海,赴京任国务院副总理,后兼任外交部长。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东北抗联、红军长征和南方三年游击战是三大最为艰苦卓绝的时期。陈毅经历了南方的三年苦斗;而上海的岁月同样是他最难忘的人生经历。

丛军:他自己说的,最愉快的是在上海,那是因为他跟人民是心连心的。

丛军:他曾经讲过,不是中国太黑暗了,他愿意做个小说家,他愿意写东西,但是他处在那个年代,他就参加革命了。革命嘛救劳苦大众嘛,所以他从本质上说,将军本色是诗人。

《大上海》第六集

10月8日

20:00

原标题:《《大上海》文稿赏阅(六)

上海,是《人民的上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6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