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金机械 >> 五金机械介绍 >> 硬件产品经理常见的合作伙伴类型及特点
编辑导语:随着智能硬件产品近些年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硬件产品经理,那么硬件产品经理和软件产品经理有什么区别呢?硬件产品经理的合作伙伴类型都有哪些?他们又有什么特点呢?本文作者就为你解答这些疑问。
由于智能硬件产品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很多做软件的产品经理也纷纷转行到智能硬件产品经理的岗位。有很多朋友都会问我做智能硬件产品经理和软件产品经理有什么区别?
对于这两个岗位的区别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合作伙伴的不同,做智能硬件产品经理需要和大量的外部合作商进行合作。
如图1所示,在做一个硬件产品的过程中需要接触的合作伙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产品设计研发阶段的前期合作伙伴;另一种产品生产阶段的后期合作伙伴。这两种合作伙伴的特点不同,选择前期合作伙伴更加注重的是顺畅的交流,能够高效的理解我们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产品;选择后期的合作伙伴更加注重的是可靠性,能够提供大批量稳定的服务。
图1合作伙伴类型
前期合作伙伴主要分为ID设计、结构设计、电子设计、固件开发、样板厂这几类角色,他们大部分在产品设计完毕投入生产后即完成相关工作和责任,因此在后续产品生产销售中基本就不会介入了。
所以与这些角色主要沟通和协作都是在产品前期的设计阶段(有些需要固件持续更新的产品固件研发这个角色除外),由于这部分的工作主要是将想法变成产品的过程,因此会涉及较多的沟通和协调。
针对这几种合作伙伴的特点下面和大家简述下:
一、ID设计(工业设计)
在一个想法做成一个硬件产品中通常ID设计是第一步,ID设计是将想法变成一个实体的过程,这个阶段会将想法具象成了一个产品的外观。
“想法”通常是多变的、不确定的,因此在选择ID设计师时就要选择一个懂你的且沟通和协调比较顺畅的人。“懂你”主要体现在你说的他能顺畅高效的理解,并且对于你要做的东西有所了解,能够将你说的想法或功能准确的具象成一个产品的外观,同时也要对相应部件的特性有所了解。要求在沟通和协调方面比较顺畅是因为从一个多变、不确定性的想法到一个确定具象的产品外观,这个过程中必定存在很多的决策、尝试和修改的地方。
因此就需要ID设计师可以比较好沟通和协调,能够帮你将不确定一步一步变成确定,当然产品经理越是成熟有经验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就会越少。
二、MD设计(机构设计)
机构设计也常被称作结构设计,上面说了ID设计是设计产品的外观,而MD设计则是设计产品的内部。
产品内部设计中主要考虑元器件特性、摆放方式、固定方式、拆件加工方式、加工难度、良品率等问题,也就说MD设计向前看需要考虑产品本身的特性和组合、固定方式,往后看还要考虑产品的加工方式、成本、难度和良品率等问题。
在MD设计中通常需要和ID设计、电子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协调沟通,因此就需要MD设计师可以顺畅的沟通。同时结构设计师在产品开模和生产中多多少少都需要提供一些支持,所以也需要能够顺畅及时的协调。
MD设计的好坏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稳定性、成本、加工难度、良品率等问题,所以MD设计师通常需要丰富的经验,因此整个产品一般不会轻易交给新手负责设计,除非产品特别简单。
MD设计的工作很大一部是和加工生产有关,因此在选择MD设计合作伙伴时尽量与开模、生产是同一家公司,这样他们之间可以保持高效的沟通。
以及明确的责任划分,同时MD设计、开模、生产都具备的公司一般MD设计师对产品的加工和生产理解也是比较深刻的,这样对产品后期各方面都会更加可靠一些。
三、电子设计
电子设计是根据电路原理、产品功能、元器件特性进行PCB的设计过程,不同的类型的元器件甚至不同型号的元器件特性和性能都是不同的,所以选择电子设计合作伙伴时就要考虑专业的对口度。
例如:你想做的是通讯类的产品,那么选择一个擅长做家电产品的合作伙伴显然是不合适的,最合适的是找做过你所用的通讯技术的合作伙伴,在技术对口、经验对口的情况下很多坑别人都踩过了,在做你的产品时可以避免重复采坑。
电子设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大部分产品经理是不具备深度的电子知识,因此就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电子设计合作伙伴帮你一块做元器件的选型。
做元器件选型的依据主要就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所以产品经理需要与电子设计合作伙伴进行深入持续的沟通,从而保证产品符合功能性能的要求,又不至于因为功能性能超标导致浪费资源和成本。
四、固件开发
虽然固件定义边界并不是特别清晰,不过大致是可以理解成运行在硬件设备内的软件程序。
固件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运行在单片机的“小程序”,由于这种单片机的小程序比较底层且功能逻辑比较单一,所以很多时候固件开发和电子工程师由一人担任;另外一种固件是基于某种操作系统的软件,这种固件通常功能复杂主要是编写软件的逻辑与底层硬件交互比较少,所以通常是专门的嵌入式工程师负责,而非电子工程师负责。无论是哪种固件,产品经理都是要和工程师深入沟通产品功能、逻辑判断、数据处理、权限条件、异常处理等等的内容。
五、样板
ID设计、MD设计、电子设计在设计好后都需要制造出实体的部件进行确认测试的(俗称打样),这个阶段做出来的部件或产品都被称为手板或样板。
因为这个阶段的产品是为了测试验证,所以难免会进行修改调整并再次制作样板进行测试,因此就会多次进行打样测试。
打样的过程由于是第三方协助做的,所以每次打样都比较费时间,如果合作伙伴配合力度比较好,那么就会给项目节省不少时间和沟通协调的成本,所以选择样板厂最好是选择比较熟悉的。
后期合作伙伴主要包括模具研发厂、SMT厂、代工厂等角色,当然有些大的公司是会具备多种能力,比如同时具备模具开发、SMT贴片以及产品组装等。
这类合作伙伴通常都是在产品后期的执行阶段进入的,此阶段产品已经明确要做成什么样子,这些合作伙伴的作用是协同把产品批量化制造出来,因此就需要后期合作伙伴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和完备批量制造和品质保障的能力。
下面我们一起看下几个后期合作商的特点:
六、模具研究
和很多同行聊起模具的时候大家都在模具上踩过不少坑,模具的坑通常是不踩则已一踩惊人,主要因为模具在生产制造中犯错的修复成本极高,有时甚至要重头再来,因此在选择模具合作伙伴时就要注意经验匹配度。
不同的产品、结构和材料对模具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合作伙伴评估时就要着重观察与与其要做的产品在结构、材料方面的匹配度。
例如五金和注塑就完全不一样,有运动机构的就比没有运动机构复杂的多,不同的情况都会有不同坑,要想避免踩坑就一定要找具备同类产品经验的合作伙伴。
七、SMT
SMT是加工PCB成为PCBA的过程,也就是将各种元器件焊接到PCB板上的过程。
SMT是一个机械化的流水线,因此在审查时考虑的大部分因素是设备的精度、速度以及在质检设备和流程方面的要求是否完善。
例如:来料检验是否严格执行?是否具备AOI(AutomatedOpticalInspection)自动光学检测设备?人工复检是否全面?出厂功能测试的完整度和测试率是否足够等?
这些流程越是规范和全面,那么就意味着产品的质量就越稳定。除了这些还可以看看合作方在以往产品遇到的问题记录,主要查看问题和解决方案记录是否清晰正确。
八、代工厂
代工厂主要是指组装厂,也指一些其它工艺或流程的加工厂,例如丝印、喷砂、包装等。这类代工厂特点是注重技术和流程的管理,技术的好坏决定产品质量的极限,而流程好坏决定了批量产品质量和周期的稳定性。
在选择此类的工厂中我们偏向于专业技术能力强、管理严格、责任心强的合作伙伴。
本文由
贾明华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