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金机械 >> 五金机械前景 >> 小说连载知青岁月二公社宣传队19
小说连载《知青岁月二、公社宣传队》19、到县革委三
(内容提要:主要是因为太穷,小邹没有勇气和办法,追到心仪的杨姑娘。但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还得正常进行下去。)
可惜的是年,父亲任书记的县建筑公司,共有好几百人。虽然也分配了几辆自行车计划,当书记的想要一架也没有办到,居然争抢不过公司的其他各式人等。因为不会骑自行车,父亲没有借口,要一辆车的指标。如果当年父亲能争得辆自行车计划,那么小邹很可能和杨姑娘走到一起。~年的时候,县革委也还没有对自己的机关干部职工,供应自行车计划。
都江堰市景区示意图
小邹父亲喜欢喝酒,刚到县革委的时候,每个月还能买到一斤白酒。即领工资的时候,找伙食团曾事务长,买一瓶1斤装、价格1元多钱的,邛崃县产《崃山醇酒》。听说县建筑公司,有几辆自行车计划时。小邹去找曾事务长,想买瓶同样的《崃山醇酒》,然后给父亲的同时,提出请他买自行车的事。
但曾事务长告诉说,因为反对特殊化,县革委伙食团已经不能卖酒了!从现在起县革委机关的人,也都发号票供应糖、烟、酒、肥皂等,其中白酒每人每月2两。
此后十来年间,县委机关也只是逢年过节,干部、职工们每人才能供应一瓶酒。茅台、五粮液绝对没有,一般就是庐州老窖(时下此类酒如果原装,价格已经万元以上!)、剑南春、崇阳大曲等。价格么这时大致每瓶,2元人民币左右。这已经比普通群众好,这时段他们根本就不能见识瓶装酒。
但是县革委(包括后来的县委)机关,最差的是工资金收入太低。就小邹而言,他年试用期(工资)25元+(粮贴)1.50元;年30.50元+1.50元,年工资调为40元+1.50元。已经比同期同志多5元,就这40元1个月他一直领到年!这时段任何普通行业,同等条件下一般都50元以上了。粮食定量也太低,改革开放后上世纪九十年代粮票作废前,干部粮食定量都始终只有27斤。
改革开放后先是布票,然后是粮票都作废退出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家开始提高干部收入。这时候干部改称“公务员”,收入也略高于普通劳动者。前面的章节说了,就现在打字的退休干部笔者来说,养老金月收入多元。
年开始此后许多年,小邹都是把自己的号票交给父亲。有时如果交迟了,当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的父亲还要催促。这时候小邹家合计有号票5张,这样父亲每月能保证供应白酒1斤。几十年后回忆,如果当时小邹能够买到一瓶《崃山醇酒》?有可能父亲会从建筑公司,争取到一辆自行车计划,那么小邹有可能,会和杨姑娘走到一起。
……。
刚到县革委这时候,小邹的工资收入;要5个月30.5X5=.5元,才能买勉强买辆价格元的自行车。但是自行车是计划物资,没有计划票任谁也买不到。几十年后当老邹电脑键盘上,打印这些文字之时。同样的自行车也涨价到多元一辆,不过他的养老金收入一个月多元,即能买上述自行车9辆之多!即使吃低保的其收入人员,一个月也能买2~3辆自行车。而且也不要什么计划,敞开供应怎样买都行。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小康生活带来的神奇效应。
小邹当交通员到年7月,此后改行做打字员。因为改行他的自行车也交给,另外调来机关做交通员的同志。他想买辆自行车的愿望,年底才实现。这年县五金公司,向县革委分配自行车。机关上按人平均还要论资排辈,小邹这时才分得辆凤凰加重自行车。比氮肥厂芙蓉姑娘的凤凰平车自行车,不是那么好看?因为加重自行车,前面多了两根保险叉,后面衣架多了两根撑棍。
但是机关上老同志说,私家车骑加重型更安全可靠。灌县多山加重自行车,在山地公路上骑行,保险系数更高。确实也是这样,小邹也遇到这类情况!某次送信件到虹口公社,不知怎么回事?他骑的永久加重自行车,前叉的螺丝帽松动了;全靠两根保险叉稳定前轮子,不然山地区公路上非出事不可。之前杨姑娘在大街上,曾向他借过自行车?因为这时公车已经交给别人。小邹买得自行车太迟,无法通过自行车,再和杨姑娘建立联系。
小邹还知道,机关上的老同志安家乡下的,许多人都买只理发用、推头发的推子。星期天回到乡下家,自己孩子还有邻居的孩子;用推子即可以将头发去掉,这样能节约些钱。生活需要和较低的收入,迫使机关干部们不得不精明能干。
……
自年初蒲阳路口分别之后,杨姑娘参加的青白江培训队。时间半年之久,于这年中7月底,杨回到灌县氮肥厂上班。厂里也新建成4层楼的宿舍,男女各两层,每间房住4个青年工人。再到年底,小邹在城关、路上,甚至杨柳河边,小邹多次见到杨姑娘。如果距离近能够说话,杨总是叫去她家或氮肥厂耍?前面说了甚至,向小邹要求借自行车?
半山半水都江堰
小邹自然不敢去,也不敢叫杨姑娘到机关上来耍。听杨姑娘的同事讲,她母亲是居委会主任,为人大度、说话风趣、语言幽默。但不知为什么?小邹就是不敢去杨姑娘家。可能他觉得,杨已经公开拒绝追求,再去杨家就没有意思。但是杨多次要他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终于听氮肥厂上班,吹笛子的余知青说,杨住在氮肥厂宿舍的4楼上。正在学习弹一种叫秦琴的三弦琴,这玩意儿和小邹宣传队弹的三弦差不多,好像已经能够弹奏些简单的乐曲?不过她的琴是借别人的。余还说杨姑娘在厂里有些反常。化工行业搞操作,面对运转的机械;厂里面规定,女工必须剪短头发。但是全厂~姑娘女士,只有杨拒绝剪短发;还说如果一定要剪,她将跳楼自杀。余知青挑明说杨姑娘是不是失恋了?她想念的对象是不是你——小邹?这终于让小邹感动了。
他决定去杨柳河1号院,杨姑娘的家见她。但是空着手上姑娘家的门总归不好,这时候他还无法买到辆自行车。那么就给杨姑娘买把,她正在学习弹奏的秦琴?这琴文具店有卖的,人民币5元多钱一把。另外小邹给自己,买双黄色塑料凉鞋;花费近3元钱,他觉得这鞋走路骑车都方便。琴和鞋两项合计约10元钱!就在小邹买了琴,准备去杨柳河边1号院的时候,家里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形。
母亲突然叫他,带上全部存款单子回去,她要检查小邹是否乱花钱?可以说母亲此举害了小邹终生!其实当时小邹完全可以驳斥,她几天前刚拿了小邹两个15元共计30元!可惜小邹他自4~5岁有记忆以来。母亲几乎每天不是打就是骂,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心脑血管硬化,有话说不出来。产生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父亲在棕器社为半脱产干部;每月只有18元的收入,有时家里买米也得找人借钱!贫穷落后百病生,孩子成为父母的出气筒!
自年元月到7月,小邹虽然月薪26.50元。但是交通员送信下乡,每天有0.40元的补助。每月以下乡20天计算,能多拿到8元钱。母亲向他要钱,还说你一个人每月用几十元,全家人也才几十元!话说得也是,这时父亲月工资36元,自年合作化成立棕器社(有时候也叫棕器厂),父亲还没有涨过工资。(其中~年,还半脱产18元1个月。年全脱产36元1个月,直到年父亲的工资,才提升为41元多。)他还有抽烟喝酒的嗜好,这样一来经济更拮据。母亲做棕器社的计件工,月工资也只有30多元。不算小邹家里还有弟妹3个,5口之家月收入70多元。勉强达到人均15元的,城镇最起码生活标准。
小邹自年到年,每年寒暑假期都在棕器社干活。年挣30多元除外,其他年份平均一年能挣50~60元。这些钱全部都给母亲了!现在参加工作,由于历史的惯性,母亲仍然希望给她钱。她甚至说小邹一个人,每月用几十元的狠话?她和全家人,每月也才几十元钱。小邹买自行车的钱够了,但是他还想买手表,再说年青人得存点钱预备将来。
但母亲不赞成!说是她和小邹父亲,一个这辈子没有手表;一个这辈子没自行车,也没有存款还不是一样过……。
小邹做交通员的时候,每月都要给母亲10~15元。每月在县委总务室,给父亲买2~3包,稍为好一点的香烟。如大前门、金沙江、白芙蓉等。总务室负责全机关的开支,各部门、办公室、同志们用本子、墨水、圆珠笔等,也在这里领取。父亲还想要白酒?但县委总务室也没有。
这时候灌县人均粮食只有原粮多斤,全国大致也是这水平,人们都温饱而已。香烟要充足一些,所以县委总务室有卖的。白酒依赖于粮食,只得严格管理起来,计划供应每人2两!肥皂等也都凭号票购买。这号票每年发一次,用完没用完都得第二年再发。期间有单位和人们,用其他代用品酿酒。市面先后出现过苕干酒、红酒、甘蔗酒,只是并不能真正替代粮食酿造的白酒。
笔者亲眼所见,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责任制,人均粮食达到多斤。白酒供应、生产,也都放开了!首先任何大小商店,都有卖不完的各种品牌白酒。然后是城镇或农村人,想喝酒也可以,买一口袋、或挑一担粮食(高粱、玉米、谷子等)。去烤酒的作坊,换白酒或守着制作白酒;然后将罐子装的,几十斤酒运回来。
我父亲5年75岁去世,生前他也享受改革开放过足了酒瘾。不过在年那些时候,父亲甚至还说,你是县革委的,连白酒也买不到么?但是买不到就买不到,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听机关上的人说,县委总务室也不能经营白酒,是县领导怕群众中影响不好。
小邹只好每月给父亲3~5元钱,做打字员钱少了,再拿钱就有些困难了。恰恰这时候,县革委机关恢复,文革前成立互助储金会的做法。即机关同志每月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储存在总务室这里。平时可借支部分,年底必须偿还,若有剩余就一并归个人。
原因是机关干部几乎都穷,自年春节起;小邹就见到年底岁末,都要讨论机关干部补助。但是有相关规定,补助全年只能一次,总数不超过三分之一。其中最高30元、最低10元、中间20元,又各占三分之一。如果有储金会,同志们互相之间,可以在困难时帮助。小邹已经当打字员,在自己不多的工资中;也每月储存10元,这样他只剩下15.50元。此后(~年)10年间,正是储金会的存款。让小邹有可能每年春节,给家里拿30元钱,给弟妹三个交两次学费、书费、本子费约30元钱。
因拿不出钱给家里,所以母亲要查他的库存,看是否乱用了钱?父亲也有时大骂小邹不管家里面。肯定小邹这时候,储金会之外的储蓄存款,加起来也仍然只有多元。母亲看了之后还骂他,参加工作没有存钱?
她的真实意图是,要小邹把机关伙食团吃饭的钱也交出,然后回家里吃三顿饭。但是在机关做打字员,特别是男的小伙儿,应该说很是辛苦!白天黑夜都在忙于工作,中午必须午睡休息,否则没有办法应对。每个星期1~5的晚上,都必须打字工作到晚上9时或10时,通宵达旦地打字更是常有的事。星期天晚上全机关都政治学习,名叫归队收心。他不可能一天3顿饭都回家去吃,那样会耽搁许多工作和休息时间。
面临母亲的无理指责,小邹的最大缺点显露了。因为心脑血管硬化,心脑都供血不足,他无法用言语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是任凭母亲无理取闹。去杨姑娘家的事,只好搁置下来不能了。在笔者其他作品中,阅读人将会见到;婚姻方面的小邹,走上一条不好的道路。那把秦琴小邹自己玩了些时候,许多年后陈旧了,送给一个新学琴的小姑娘。
杨姑娘三年学徒工满,大致年耍男朋友,男方也是氮肥厂的,但家里父亲是很能干的裁缝匠人,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男方家里立即给杨姑娘购买了《永久》牌自行车!还出资在杨柳河1号院,新建一楼一底的小楼,共多平方米。夫妻俩年有个男孩子,长大成人考取民航飞行学院,毕业留校当教官。这位民航教官的妻子,这时候的老邹在都江堰市街上见到过,是一位美丽的空中小姐。
……。
小邹还是打字员的时候,杨姑娘年来看望过。这时候的杨姑娘风韵依旧,说话声、谈笑声、走路声,都让人感到妙趣横生。她说想看小邹怎样工作?还说自己由于长期三班倒,加上化工行业的污染空气,身体已经差池许多。厂里现在调岗她当厂的幼儿园老师,县委能否帮助给买架放映幻灯片的机器……?
对于杨姑娘小邹仍然深深同情,年的时候,县领导要他负责省干部函授学院成都分院灌县辅导站的工作。县委组织部给下达一个用人指标,只能在县级全民所有制单位调人。小邹首先想到杨姑娘?经过县委机关,和县经委、氮肥厂领导同意,杨姑娘被调到辅导站协助工作。如果说不出意外,杨可以留在县委机关上。
工作期间杨曾问老邹,当年和她为什么会是如此结局?老邹没有问答,他知道但说不出来。社会穷、单位穷、家庭和个人都穷。特别是不能及时买辆自行车!才是他和杨姑娘的愿望,无疾而终的根本原因。
前面章节提到的氮肥厂,接替小邹广播工作的田姑娘。她哥哥仍然负责县委机关的组织工作,如果杨姑娘要进机关得这人同意。也不知为什么?关于杨姑娘进机关的报告,三次都被这人压住!其中第三次这人告诉小邹,他老家也是安岳、乐至的,和杨姑娘家还沾亲带故。
灌县人喜欢把四川内江地区,两个相邻的县安岳、乐至叫在一起。民间传说安岳到乐至90里路,中间有个倒立的土地爷的小庙。所以叫作“安岳乐至90里,土地老汉倒立起。”
这位县委组织部管干部的领导,重复自己妹妹说过的话,“这个女子没眼得很……!”如此说来杨在县委机关,协助工作一年后只得遗憾离开,仍然回到她工作的氮肥厂。
以后氮肥厂改制解体,杨姑娘自己办过农家乐、开过餐馆,总之干得不错。据她自己说,一条路断了,另一条路又开通了。这时候的老邹认为杨姑娘运气不好!无论男女做什么事情,既要讲客观条件、主观努力,还得看个人运气。
如果说县委那位分管组织的领导同志,不认识杨姑娘,和杨姑娘家没有沾亲带故?那么她到县委机关这件事,很可能就办成了。没有料到他(她)居然都是安岳、乐至的同乡人,甚至还是亲戚,既心有陈见又知根知底……。(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