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机械

白清良从农民工到获18项专利的劳模工匠

发布时间:2023/5/3 19:19:02   
有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a_4591211.html

「本文来源:文汇报」

■本报记者薄小波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第三代倒角机正全速运转,它不仅可全自动编程操控,还可实现下料、倒角、检测、封装全自动化。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降低成本超百万元。而研发这款倒角机的,是农民出身的工装部负责人白清良。深耕机械自动化领域20余年,白清良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8项,先后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去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年轻一辈扎根实业、钻研技术的标杆。从黑龙江到上海,从农民到创办机修厂、再到科技企业工装部负责人,白清良的人生经历浓缩着“中国制造”由弱到强,进而向“中国智造”迈进的历程。“攀登的路,再难也要有人走”上世纪90年代,白清良还在老家黑龙江务农,他心里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一定要会学一门技术,要学精学透。家乡轧钢厂招工,他成了一名轧钢工人。之后,凭借过硬的焊接功夫,白清良在老家开办了一家五金加工厂,几年光景已在当地“小有名气”。这份钻研不懈的劲头,在上海创业之初立马派上了用场。年,白清良来到上海,进入北特科技当维修工。当时,生产车间的砂轮倒角工序效率低且粉尘严重,白清良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边加工边安装,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工作,终于在年完成了第一台倒角机的设计。这台机器不仅能自动磨削,还解决了工人近距离操作的安全问题。但是,当时企业的生产效率还是不过关。没有资金支持,白清良决定自掏腰包,发奋研制各方面都合格的设备。经过苦思冥想,他完成了与第一台完全不同工作原理的倒角机图纸。企业负责人被他的坚持所打动:“冲你这份执着,我们一定尽快把设备赶出来。”试验大获成功,原本人工操作10秒做一件倒角,现在只需1.7秒,粉尘问题也有效解决,公司一下子订制了3台。白清良的坚持最终化为累累硕果,他先后获得十余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有两项。“产品越改才会越好,这就是工匠精神”第一代倒角机面世后仅半年,白清良就着手对其进行了改进,可靠性大幅提升,后来又逐步加入智能化控制、流程全自动等内容,不断迭代。“创新就是要不断追求突破、追求革新,敢于颠覆传统,敢于挑战经验,始终相信任何事都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产品越改才会越好,这就是工匠精神。”在后来的“嘉定工匠”评选答辩现场,白清良这样阐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年,北特科技设立工装部,白清良和同事们以此为平台,先后研制了无心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冲床全自动冲切设备、数控和滚丝机共用的自动上下料装置等设备。每台设备的背后,都是不断的否定与再创新。他说,“生产中的经验会被固化到设备之中,问题会被解决,质量、效率、安全性等都是我们创新的维度。”效率最高的是年,白清良带领设备工装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制作和改造的50台套自动化工装,直接为企业节省大笔的人工和采购成本,并间接创造利益约万元。白清良颇为自豪,工装部成立至今,共研制出8个类型的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共计余台套,为公司节省成本和创造效益以千万元计。“行业的进步要靠众人共同努力”骄人的成绩面前,人们难以想象,白清良仅有初中学历。别人看似简单易懂的图纸和三维图形,在他这里一度犹如“天书”,“我的起步太低,低到没法去问别人问题。”白清良回忆,别人和他讲图纸,他需要补几何透视,讲设计,他需要补物理知识,设计软件、专业外语等当时更无从谈起。面对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复杂机械结构与装配精度要求,白清良在工作空闲时请教老师傅,每天回到家里还要查资料,学习机械维修相关知识。设计倒角机时,绘图成了他的拦路虎,以致前后花了3个月才拿出最终的图纸。自学成才的白清良名声渐响,嘉定区华亭镇总工会和北特科技为他建立了工作室,也有年轻人慕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对自己的徒弟和部门里的年轻人,白清良从来都不藏着掖着,从为人处世到技术设备,全盘托出。有人学成跳槽,他也不气不恼。别人不解,他自有一番道理:“机械行业留人本就不易,年轻人去了别的企业,能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我损失的不过是一个徒弟,别的企业可能因此有较大改观。”这份胸襟和情怀让他在行业里颇为受人敬重。如今年岁渐长,他又有了新的梦想——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后继有人,他也正尽全力,培育更多的技术人才,撑起“中国制造”的明天。人物小传白清良,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装部主管。年入职。在生产自动化方面,他不仅改进了整个公司的生产方式,甚至在整个行业中也起到示范作用,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和全国劳动模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4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