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金机械 >> 五金机械前景 >> 机械设备行业2022年上半年前瞻雨后晴空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证券,俞能飞,卢大炜)
1.上半年市场回顾
稳增长推动下,机械设备板块深V反弹。年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各板块调整明显,截至6月30日,申万机械设备板块跌幅15.23%,排名第26位,处于中下游水平。1-4月申万机械指数跌幅30.48%,大幅跑输沪深指数约11.77%。5月以来,受稳增长预期及政策的落地推动,沪深指数及申万机械指数双双深V反弹。年初至年6月30日,申万机械指数跌幅15.23%,跑输沪深指数6.01%,差距较4月底大幅缩小。
细分板块中专用与轨交设备跌幅相对有限。截至年6月30日,申万机械二级子板块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轨交设备、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跌幅分别为16.15%、12.62%、12.94%、17.46%、15.63%。机械设备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中枢水平。横向对比来看,机械设备行业PE(TTM)为28.8X,在申万行业中处于中位数水平。细分板块来看,工程机械估值为历史分位数的96%,其他如轨交设备、专用设备、自动化设备、通用设备估值分位数均在50%以下。
机械设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滑,专用设备板块盈利能力较好。Q1机械设备行业实现营收亿元,同比下滑6.9%;实现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滑28.2%。Q1通用设备板块实现营收亿元,同比提升15.6%;实现利润81.8亿元,同比下降0.7%。专用设备板块实现营收亿元,同比上升10.7%;实现利润88.3亿元,同比上升32.0%。工程机械板块实现营收亿元,同比下降27.3%;实现利润71.5亿元,同比下降53.7%。轨交设备板块实现营收亿元,同比下降11.0%;实现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27.2%。自动化板块实现营收亿元,同比上升17.2%;实现利润30.3亿元,同比下降8.7%。
2.上半年经济及制造业回顾
2.1工业生产如期恢复,投资有望持续发力
工业生产端如期恢复。年1-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增速较第一季度明显放缓,年后疫情反复对生产端的影像明显。单月来看,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增速环比提升3.6pct,疫情缓解后生产端如期改善,但较本轮疫情前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总体来看,年1-5月工业生产端受疫情的扰动明显,下半年随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供应的恢复,工业生产有望快速修复。
外需反弹对工业生产支撑明显。年1-5月我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6.0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明显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反映出外需对工业生产的强力支撑。单月来看,5月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1%,增速环比提升13pct,疫情缓解后出口也出现了明显反弹。
投资有望成为稳增长的关键抓手。年1-5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较1-4月减少0.6pct。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速较1-4月放缓1.6pct,但5月单月增速回升至7.1%,较4月提升0.7pct,制造业投资边际回升,下半年随着需求的改善和供应链的恢复,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向好。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2%,增速与1-4月基本持平,增长相对平稳,在财政发力、项目储备充足的背景下,下半年基建有望成为托底经济的重要力量。房地产投资业仍处于寻底过程中,1-5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3.2%,降幅进一步扩大。
2.2制造业快速修复,景气度改善可期
制造业快速修复,价格指数高位回落。5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录得49.6%,连续3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较4月份环比回升2.2pct。新订单指数录得48.2%,环比大幅回升5.6pct,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录得46.2%,环比回升4.6pct;生产指数录得49.7%,环比大幅回升5.3pct。新订单和生产PMI指数均出现较大反弹,表明制造业供需两端景气度快速修复。
制造业利润受挤压情况仍然较为明显。5月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录得55.8%,环比大幅回落8.4pct,表明制造成本端涨幅明显收窄。出厂价格指数录得49.5%,环比回落4.9pct,为年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表明在疫情扰动下制造业终端需求受压制。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位于扩张、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利润受挤压的情况仍然较为明显。从利润数据来看,1-5月制造业利润总额2.56万亿,同比下滑10.8%,5月单月利润总额同比下滑18.2%,降幅环比有所收窄。(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库存方面,5月份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位于收缩区间,其中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1pct,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1.4pct,表明企业产成品积压问题边际改善,补库存需求仍然较弱但边际好转。大型企业供需明显好转,中小型企业边际改善。年5月国内大型企业PMI及新订单、生产指数均回升至扩张区间,大型制造业企业供需两端明显好转。中、小型企业PMI及新订单、生产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但是回升明显,表明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度边际好转。
总体来看,5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大幅反弹,表明疫情过后制造业边际向好,但利润端仍然受挤压,中小企业景气度仍然较低。下半年随着终端需求改善、供应链恢复以及扶持政策落地,制造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恢复。
3.锂电设备:电动化加速渗透,设备企业增长确定性强
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增,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万辆,同比增长%;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万辆,同比增长%。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全球达到10.2%,中国达到16%,后续渗透空间巨大。就中国而言,,新能源车销量维持高速增长,渗透率快速攀升,年5月渗透率已达24%。新能源车取代传统燃油车趋势确定,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
新能源车快速上量,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攀升。受益于新能源车快速上量,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GWh,同比增长.6%;其中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GWh,同比增长.6%。Q1,全球/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速分别为93.3%/%,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动力电池厂商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年以来,国内主要动力电池厂商均加码锂电产能建设。根据高工锂电统计的不完全数据,各厂家合计60个项目共计投资.9亿元,投建.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产能。另外根据主要头部厂商公布的产能规划和部署来看,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产能将分别达到GWh、GWh、GWh、GWh和Gwh。动力电池厂商大力扩产将驱动锂电设备厂家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
整线布局锂电设备企业竞争力更强。锂电池生产分前、中、后三段主要工序,出于对各环节兼容性及后续研发调试追求,锂电池厂商倾向于向上游设备商直接采购整条锂电池生产线设备。诸如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等具备整线设备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有望获取更多订单。锂电设备企业频获大单,增长确定性强。受益于下游新能源车及动力电池放量,主要锂电设备企业如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等频获锂电设备大单。锂电设备企业所获订单大多要求在未来1年内交付,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4.光伏设备:技术迭代为引擎,行业景气向上
4.1.硅片企业积极扩产,设备需求旺盛
硅片产量稳定提升。根据CPIA数据,年我国大陆硅片产能约.2GW,同比增长69.7%;产量约.6GW,同比增长40.4%,占全球硅片产量的97.3%,在全球硅片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一方面,硅片环节金刚线切割、薄片化、大尺寸化等技术路线升级推动硅片产能提升,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提升与较高的价格激发了硅片环节的产能扩张与释放。年我国硅片产量继续扩张,1-5月份共生产硅片.8GW,同比增长36.7%。
硅片环节扩产旺盛。-年上游硅料、硅片环节供应偏紧,价格位于较高位置,企业盈利能力强,因此硅料、硅片环节扩产较快。进入年,硅片环节盈利能力仍然较强,参与者仍然积极扩产,年以来各头部企业及新进入者扩产计划超GW。年硅片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近亿元。我们预计年硅片新增产能约GW,对应的单晶炉市场空间约亿元,对应的切片设备市场空间近40亿元,年硅片设备市场空间预计近亿元。
4.2新技术加速应用,电池片设备前景可期
电池产量快速增长。年光伏电池片环节延续了扩产的主基调,根据Solarzoom统计,年我国大陆电池片总产能达到.6GW,占全球产能的85.1%;我国电池片产量约.9GW,占全球总产量的88.4%;年中国大陆电池片TOP10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68.2%,头部集中明显。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继续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光伏电池产量达.2GW,同比增长29.9%。
新技术加速渗透,开启新一轮电池扩产。电池环节是目前光伏产业链技术迭代、效率提升的焦点环节,主要体现由PERC技术向TOPCon、异质结、IBC等更先进的技术方向升级,根据CPIA数据,年TOPCon、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分别可达到24.0%、24.2%,预计年可进一步提升到25%左右,远超PERC电池。年,新建量产产线仍以PERC电池产线为主,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1.2%。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良率的提升以及转换效率的提高,TOPCon、异质结等n型电池有望成为主流技术路线,新建产线及旧产线的技术升级将为电池设备带来广阔的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对比TOPCon、HJT、IBC与传统的PERC技术路线,TOPCon与PERC产线的兼容性高,原有的PERC产线升级为TOPCon较为方便,因此预计TOPCon的产业化速度较快;HJT与PERC产线不兼容,但主要工序只有4步,主要设备包括制绒机、PECVD、PVD/RPD、印刷设备;IBC对电池结构进行了创新,可与HJT、TOPCon结合为HBC、TBC等技术路线,目前IBC产线成本较高。新型电池设备市场规模有望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年投产的TOPCon、HJT、IBC产线分别为37GW、8.6GW、8.5GW,产能将较年大幅扩张,对应的设备市场空间分别为92.5亿元、38.7亿元、51亿元。
4.3盈利改善+技术升级,组件设备需求弹性大
组件产量快速增长,盈利改善扩产有望加快。根据CPIA数据,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GW,同比大幅增长46.1%,光伏组件产量呈现逐年加速增长趋势。价格方面,在持续两年左右的低价之后,近期光伏组件价格有所抬头,组件环节的盈利水平有望逐步改善,带动组件企业扩产意愿提升。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最后一环,硅片、电池环节的技术升级都将在组件环节有所体现,使得组件环节技术迭代频繁。
光伏组件设备的市场空间主要来自于组件新增产能和改造产能两方面,新增产能方面,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不断提升,对组件的需求也将持续旺盛,预计年本土新增组件产能60GW;改造产能方面,随着大硅片、n型电池、多主栅、半片等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传统产线的改造升级将加快,预计存量产线将以30%的比例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年组件改造产能.8GW。预计年光伏组件设备投资额为0万元/GW,对应的设备市场空间将达到元以上。随着组件环节的盈利水平的改善,以及新型电池片技术的加速应用,未来组件新增产能和改造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光伏组件设备需求将展现出更大的弹性。
5.风电设备:产业链持续降本,风电长景气周期开启
5.1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十四五”期间行业景气度高
风电装机量和发电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催化下,我国风电装机量迅速增长,几次补贴退坡也催生出了、、年三次风电抢装潮,使得风电新增装机量呈现一定周期波动性。随着陆上、海上风电国补相继取消,中国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叠加风电产业链成本迅速降低,我国风电装机有望摆脱周期走向成长。年1-5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10.82GW,在疫情影响下装机量仍保持了38.9%的同比增速。
风电招标势头不减,全年装机量值得期待,据金风科技统计,Q1风电项目公开招标规模达24.7GW,同比增长74%,其中海风招标5.4GW,一季度招标量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另外根据风电之音统计,年4、5月风机招标规模分别达15.3GW、4.4GW,因此合计1-5月招标量超44GW,为风电装机高增长奠定基础。各省公布的“十四五”风电装机规划近GW。截止目前,已有29个省份给出了“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规划,总装机量接近GW,在各地积极的规划下,“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有望保持高度景气。
预计未来十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总容量超过1.5TW。根据WoodMac数据,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95GW,同比减少16%,仅次于年创纪录的GW的新增装机水平。中国于年开始步入平价上网时代,年新增并网装机接近48GW,市场基本面依然强劲。除中国外,全球其它地区市场的新增装机容量超过了47GW,同比增长14%,主要归因于亚太(同比增长%)、北欧(同比增长%)和拉美(同比增长82%)市场的显著增长。WoodMac预计中国将继续领跑全球风电装机增长,未来十年中国新增并网装机容量有望超过GW,全球新增风电装机总容量有望超过1.5TW。
5.2风电消纳问题改善,产业链持续降本
风电消纳问题逐渐解决。弃风是指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我国弃风率历史上呈现一定波动性:年之前,我国的风电行业处于起步阶段,配套的建设慢于风电发展,导致了风电利用率的问题逐步的开始显现;-年弃风率下降,但年年利用小时数出现下滑,表明弃风率的下降并不是因为消纳问题的解决,更可能是年来风量偏低、政策调整等因素导致的降低;-年消纳问题再次出现,装机需求被压制,利用小时数也跌至谷底;年后随着政策、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完善,弃风率快速下降,同时风电利用小时数也在快速提升后稳定在高位,印证了风电消纳问题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进入年以来,我国风电弃风率有所抬头,年5月全国平均弃风率达到5.3%,我们认为一方面与季节因素有关,全国大部地区平均风速随月份增加呈减小趋势,另一方面二季度国内疫情反复导致用电需求受压制,新能源消纳压力加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在风电平价的压力下,我国新增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迅速提升,据CWEA统计,年国内新增陆风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达到4kW,新增海风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达到kW。
大型化趋势下,风机价格持续下降。技术进步使风机大型化加速,带动产业链迅速降本,根据能见梳理,1-5月陆风招标均价分别为2元/kW、元/kW、元/kW、元/kW、元/kW,招标均价已向下突破了元/kW大关。风电长景气周期开启。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后,产业链成本快速降低,使得新建风场项目盈利能力增强,叠加风电消纳问题的改善,我国风电装机有望摆脱周期走向成长,“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将开启长期景气周期。
6.工程机械:稳增长加码背景下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挖掘机、起重机等产品销量大幅下滑。受21年高基数叠加疫情影响,年1-5月,国内挖掘机累计销量12.23万台,同比下滑-39.06%。年1-4月,国内起重机累计销量1.08万台,同比下滑59.25%。小松中国区挖掘机单月开工小时数较往年同期下滑明显,也印证了开年以来挖掘机需求不旺的状况。年1-4月,叉车累计销量37.1万台,同比增长3.88%,表现相对较好。
下游投资疲弱,拖累工程机械需求。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主要受基建投资、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影响。年5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达8.16%,主要受稳增长和基建投资前置等因素的影响。年2-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7%/+0.7%/-2.7%/-4.0%,下滑态势持续扩大,对工程机械行业拖累严重。年2-5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0.9%/15.6%/12.2%/10.6%,增速逐月下滑,主要系受疫情和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
稳增长背景下,工程机械需求有望边际改善。年3-4月,国常会两次强调“稳增长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年5月25日,国务院召开稳住经济大盘会议,要求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5月30日,财政部要求各省级财政调整专项债发行计划,确保6月底将新增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8月底基本使用完毕。年1-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累计约2.03万亿元,同比增加1.5万亿元,发行进度已达59%,显著快于年。伴随专项债发行加速,预计下半年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有望边际改善。
工程机械海外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年以来,在海外疫情影响持续减弱的情况下,海外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年1-5月,挖掘机累计出口4.22万台,同比增速达75.98%。截至年5月,挖掘机出口数量占比已提升至40.9%。年以来,挖机出口需求持续旺盛,诸如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具备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工程机械巨头,有望大幅拉平国内因疫情及地产投资减缓带来的负向影响。
碳中和背景下,电动化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新趋势。伴随电动化产品制造成本的持续下降,工程机械作为生产资料,电动化相比燃油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逐步具备吸引力和经济性。国内工程机械巨头纷纷拥抱电动化,三一重工在年完成34款电动产品开发,实现了工程车辆、挖掘机械、装载机械、起重机械等产品的电动化;中联重科于年11月发布16款新能源产品。随着电动产品成本下降和渗透率提升,提前布局电动化技术的工程机械巨头有望持续挤占中小品牌份额。
7.通用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高端装备发展
7.1机床:存量更新平滑周期波动,精细加工催化五轴需求
经过三年的行业低谷,机床行业在年出现回暖趋势,年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床产量分别为60.2万台、21万台,分别增长29.2%、0.5%,金属切削机床引领行业回暖。年受国内疫情反弹的影响,金属切削机床产销承压,1-5月产量同比下滑8.7%;金属成型机床呈后起之势,年1-5月产量同比增长36.7%。
存量更新平滑周期波动,精细加工催化五轴需求。我国机床行业发展多年,市场较为成熟,设备存量较大,受下游制造业景气度和更新换代周期的影响,我国机床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波动性。我们认为,随着机床更新高峰期的到来,行业的波动性将趋于平滑。另外国内制造业升级对精细加工的需求增加,四轴、五轴等高端机床的市场空间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根据MIR预测,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将继续增长,年或将出现小幅下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年金属加工机床各主要下游领域的出货量均保持正增长,其中3C电子、通用机械、汽车增长较快。MIR预计年能源汽车、军工、风电、半导体等领域的机床出货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7.2激光设备:上海解封短期有望边际改善,长期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激光设备需求短期与制造业景气度高度相关。激光设备主要包括激光器、运控系统、自动化配套设备等,被广泛应用于汽车、3C、钣金、造船等制造领域,行业景气度与制造业景气度高度相关。年5月PMI为49.6,位于荣枯以下,不过较4月份有显著回升。伴随上海疫情缓解和稳增长政策的推荐,PMI有望继续回升。按应用分,激光设备主要用于打标、切割、焊接,其中切割应用占比高达40%,对应下游主要是钣金和五金加工厂。年3月以来,永康五金市场交易景气指数已触底回升。另外,华东地区激光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4,伴随上海解封,激光设备有望迎来一波补库存。
激光切割、焊接对传统方式替代有望加速。激光切割主要对金属切削机床、等离子切割机等传统方式进行替代。激光切割设备对金属切削机床的替代持续加速,截至年底,激光切割设备销量/金属切削机床销量为13.2%,在激光切割性价比持续凸显的背景下,激光切割有望加速渗透。激光焊接在汽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车身焊接机及锂电池焊接。年1-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万辆,同比增长.7%。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锂电生产对自动化要求日益提升,激光焊接设备在锂电生产中开始持续渗透。锂电设备生产非标化,对于激光焊接设备要求较高,目前激光焊接正处于设备端国产替代上量期,激光器端依旧由IPG主导,锐科激光等国产厂商已成功切入,后续有望阶梯放量。
制造业升级转型下,国产激光设备及配套部件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我国正处于制造业从低端到高端转型的关键期,激光设备作为高效的制造业加工设备,伴随成本的下降,对传统加工方式的渗透不断加速,激光相关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