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金,传递一个行业的声音
好的东西就是要分享
引子
受成本高企、资金短缺、竞争加剧、国际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年中国五金机电国际贸易波动巨大,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据分析人士解析,欧洲经济阴霾难见晴朗,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长期低迷,都加大了中国进出口的压力。从去年以来,新兴市场就逐步成为拉动中国外贸的新增长点。积极开拓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成为我国外贸在国际市场布局上的新举措,因此“逃离”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贴近”新兴市场将成为部分外贸企业的新选择。
另一方面,更多外销型企业以及外资品牌加大了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长江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产业经济报告”(年二季度)指出,产业经济在今年一季度企稳后,二季度经济并未进一步好转。
“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需求不足。”长江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洁说,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在经过几个季度的缓解后,在二季度又有上升。
报告显示,“高达53%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意味着缺乏定价能力,加上成本上升,工业企业利润空间很低。“三分之一企业的利润空间低于10%,四分之三的企业利润低于15%,只有9%的企业获得高于20%的利润”。
中外品牌的均衡对决
以往国外品牌,尤其是哪些五金大牌,对于中国用户来说是既喜欢又害怕的,喜欢是因为其带来的使用感受和品质上的保证,害怕是因为过高的价格让我们望而兴叹。
而现在,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开始重视品质和用户的使用,因此某些方面,国产的五金产品也满足或者替代了部分国际品牌这部分的需求感,另一方面,国际品牌的价格也不再那么“虚高”,甚或走下“神坛”,开始冲击中低端市场。
相比以往,国内品牌对国际品牌不再是一味的跟随和模仿,而是开始慢慢靠近,有些产品比如电动工具在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已经超过了国际品牌。手工具中也不乏一些行业的一流企业和产品。一些国外的五金品牌也开始被国内企业收购或合作。
国内的五金品牌,在学习进步中不断形成与国际品牌的均衡势力对比。
国际品牌的动作:产品线的扩充,更多的产品开始引入中国,新品的开发程度明显高于往年。在档次上分布高中端,甚至低端市场也开始染指。在五金工具方面,不再是单打手工具或电动工具,而是两者都开始涉及。尤其是今年,一些国际手工具企业开始进入电动工具行列。
中国品牌的行动:以五金制造为例,企业在进行制造的升级,如机器换人,改变了过去传统简单的加工生产。产品品质等各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观。五金企业也开始打造“平台”,如上海东升焊接集团在国内推出的“机器人综合服务平台”,都是制造企业积极求变的一种表现。
国产五金的竞争能力慢慢变强。
市场争夺更加激烈
需求的萎缩,加剧市场的争夺。
价格战甚嚣尘上、各种会议不断,抢夺客户的动作明显高于以往。
五金机电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不断,都是加大在国内市场竞争的表现。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各种渠道端的变革开始出现。无论是抱团式的联盟连锁,还是发力电商等,都是期望借此形成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
而我国五金机电企业存在规模小、品牌度低等特点,但随着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品牌意识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市场,未来五金机电在国内市场竞争的将更加激烈,整个行业到了重新洗牌的阶段。
关于未来,五金机电企业到底应该如何巩固或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我们认为基本上要做到:
1、提高品牌意识:品牌的形成不是一天就可以做到的。我们的企业要从工业品品牌的根本去入手,要从产品着眼。没有好的产品,工业品牌等于零。
尤其是工业品营销,与快速消费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忽悠式”的营销只能害了自己,因为工业消费者要看到的还是实际的产品效果。
2、加大自主创新:一味的跟风是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的,也获得不了多高的利润。随着成本的不断攀升,只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带到企业的利润增长。
3、渠道的融合:制造商和经销商都应该看到五金机电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必须重视和去适应这些变化,并且在变化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模式。传统的思维必须改变。如制造商多接触终端,只有走进了终端,才能找到产品革新的要点。
实际上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我们去突破,如更加细分的市场、更加专业的细分产品、单一品类的优势打造、品牌的兼并等。
中国五金机电行业从制造到渠道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内销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