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金机械 >> 五金机械发展 >> 东莞推进内畅外联建设湾区都市
东莞,地处香港—深圳—广州发展黄金轴的轴心。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东莞牢牢把握大湾区建设机遇、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助力形成“一核三网四圈”综合交通发展格局意义深远。
大视野下,东莞的路桥建设毫不逊色:一座座大桥飞跃,一项项超级工程屡见不鲜,路桥飞架,为东莞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力。通过进一步丰富对外联系层次和联通能力,构建区域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发展大格局呼之欲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助推东莞不断巩固提升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地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延伸城市空间
搭建湾区都市“四梁八柱”
东莞交通的日渐立体化与高密度化,造就了城市经济、生活、文化交流等的快速腾飞。“十三五”期间,东莞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综合交通品质、增强管理服务能力,初步建成了一体化交通框架,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这5年,交通基础设施拉开了湾区都市骨架。数据显示,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1亿元,新增道路.87公里、轨道.7公里,搭建起了湾区都市“四梁八柱”,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延伸。
轨道网络加快形成。轨道交通2号线一、二期(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莞惠城际、穗深城际正式通车,建成高铁枢纽1座、普铁枢纽3座、城际枢纽多座,东莞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增强,区域辐射力持续提升。道路网络一体互联。从莞高速、南沙大桥、莞番高速一期、深圳外环高速主线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东莞市“五纵四横六连”高快速路网结构。
通过与周边城市路网对接加速,市内主干次支路网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如今,全市道路通车里程.公里,道路密度约.62公里/百平方公里,从空间结构上强化了城市内外联系,推动东莞深度融入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
港口航运方面,全市现有码头97座,生产性泊位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5个),非生产性泊位6个。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8.63亿吨,是“十二五”期的1.62倍。四大港区功能分工各不相同,基本形成了外联内畅的“大交通”格局。
完善交通网络
构建经济交往“大动脉”
在珠三角的腹地,珠三角“黄金通道”广深高速蜿蜒向前,像一条珠链串联起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四城,也串起东莞9镇。
依托广深高速“黄金通道”基础优势,东莞虎门、厚街、长安都把客运站设置在广深高速出口附近,大型物流公司、工业园区等环绕沿线布局。
长安位于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与深圳市宝安区隔茅洲河相望,广深高速、沿江高速通过镇内,是东莞南部对接深圳的门户之一,区位优势突出。年,长安镇实现GDP.9亿元,预计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可达18%以上。
如今,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长安正加速推动OPPO研发中心、vivo全球总部、小天才生产中心、华茂智能终端、奥普特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配套,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带动作用,同步推动五金模具产业做精做强。通过主动对接深圳金融资源,资本市场的“长安板块”正在扩张,全镇已启动上市筹备工作的企业有17家、纳入上市后备企业的有10家,其中1—2家今年有望正式上市。
与长安毗邻的虎门镇,正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年来,虎门加速建设战略平台,打造滨海湾大道总部经济带。在虎门高铁站与深茂铁路滨海湾站之间,建设全长12公里的滨海湾大道总部经济带,加强与滨海湾新区的区镇融合、联动发展。今年,滨海湾大道旁已经引进了汇迅集团总部、东莞农商行虎门支行综合办公楼等项目。
翻开地图,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京港澳高速、南光高速、龙大高速、珠三角环线高速等多条高速,贯通广深莞,构筑起公路交通的一条条“大动脉”。
打造新动能
亿基金助力新兴产业
近日,东莞“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在新的发展时期,东莞将实施“南融、北接、东拓、西连”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开发格局,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畅通达的路网,是东莞经济发展吹响新一轮号角的基底。如今,东莞坚持“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城市布局方向,构建“中心引领、廊道支撑、片区协同、节点开花”的城市空间格局。交通网络联起东莞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令中心城区逐步绽放展现“湾区都市”的东莞城市形象。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培育发展相当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在未来全球的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年以来,东莞统筹60平方公里土地,瞄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规划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并且构建“空间+基金+政策+服务”体系,吹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号角。
产业空间方面,东莞每年统筹一批亩-亩连片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揭榜招商”;资金支持方面,东莞设立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形成亿元母子基金群,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政策扶持方面,制定以《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核心的“1+N”政策体系(N是指“一基地一政策”,针对每个基地出台不同的实施细则)。
仅仅半年左右,东莞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工作推进已经形成市镇同步、多点开花、热气腾腾的建设局面。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路网简介
近年来,东莞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市道路通车里程.58公里,道路密度约.14公里/百平方公里。轨道交通2号线一、二期(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莞惠城际、穗深城际正式通车,东莞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增强,区域辐射力持续提升。
从莞高速、南沙大桥、莞番高速一期、深圳外环高速主线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全市“五纵四横六连”高快速路网结构。高速公路成为东莞市民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中长距离出行的主要载体。
■沿线案例
松山湖科学城汇集全球创新要素
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的一间实验室内,一组银白色装置占据了房间一角,三台激光器宛如手术台上的三支机械臂,将一个带有观测窗的球形操作台围在中间,绿色和紫色的光束不时闪烁。这个装置就是该团队近期研发成功的“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利用该设备,该团队成功制备出了2英寸双面YBCO超导单晶薄膜,将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高品质应用型薄膜产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团队由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赵忠贤院士倡导建立并担任顾问。
自年建园以来,松山湖从科技产业园起步,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至今,园区仍在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逐渐构建起“4+1”现代产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松山湖高新区大力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着力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推动产业层次向高端迈进。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近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广东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
“松山湖科学城的使命是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国家战略和前沿研究,解决重大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问题。”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表示。
■数说高速
◎“十四五”期间,东莞市的交通发展将坚持“综合交通、品质交通”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全力构建“四个体系”,全市计划新增92公里的高速公路。
◎“十四五”期间,东莞推动支撑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共6项,分别为莞番高速、广深高速改扩建、莞深高速改扩建、常虎高速改扩建、常虎延长线、莲花山通道及东延线以及狮子洋通道。
南方日报记者欧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