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金机械 >> 五金机械市场 >> 上下游变上下楼一文看懂工业上楼
年高考地理押题热门为什么是工业上楼?
工业上楼,让“上下游”变成“上下楼”?
工业上楼为什么要上楼?怎么上楼?
......
本期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工业上楼”的过往今昔。
新中国成立的70多年来,我国逐步建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厂房空间也在持续变化。
从建国初期,承载钢铁、能源、机械等重型工业的单层封闭式厂房;到改革开放后,服装、五金、家电等轻型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的多层厂房;再到新世纪后,产业转型升级所必需的高标准、高荷载、高品质厂房。
由于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在经济增长目标的驱动下,工业发展往往面临着转型升级加速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而这种压力也促进了厂房空间更新迭代,“工业上楼”的模式便由此产生,并持续发展。
我们根据发展的程度,对“工业上楼”进行断代定义,可以分为:“工业上楼1.0”、“工业上楼2.0”、和“工业上楼3.0”三个阶段。
同时,这三个阶段也分别代表了不同时代工业发展的不同状况。
“工业上楼”1.0——多层生产,容易上楼的先行上楼多层生产阶段,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在全国各地迅速进行,例如沿海地区的“三来一补”产业快速集聚,内陆地区的手工制造业开始了规模化生产。(“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这期间,以服饰、家电、食品、零件组装为主流的产业对厂房负荷和层高要求较低,于是他们开始从楼下向楼上转移,四至五层的厂房空间也随之产生。
如年始建的深圳华强北工业区,就是这一时期多层生产的典型。
图/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深南大道和华强北图/华强北工业区旧照由于华强北早期以“来件装配”的电子业为主导,其中电子零件、电话机等产品装配环节因不依赖重型设备,因此得以上楼生产。
虽然此时的多层厂房形态简单,配套缺乏,但仍属于工业上楼的早期形态,相较于单层封闭式厂房,多层生产对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空间增长起到了正面作用。
图/华强公司1号楼时至今日,华强北片区内的上步工业区、龙胜配件城,仍然以多层生产的模式发挥着重大作用,支撑华强北逐步成为特区建设初期最大的产业基地。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工业上楼”1.0,就是将容易上楼的工业环节先行上楼生产。
“工业上楼”2.0——高层研发,新型研发的优先上楼年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我国工业发展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科技创新产业。另一方面,为应对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困境,出于土地集约利用、传统工业向新技术、协同生产、总部经济的转型需要,研发、创新、设计等新型产业开始上楼生产办公。
年,深圳市作为试点新增了M0的用地类型,供给融合研发、创新、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创新型产业的新型用地。
来源:《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年)这类用地在强度限制、建筑形态上都与传统厂房有巨大区别。
以深圳万科云城为例,该项目产业用地容积率在4.0以上,建筑高度超过米,建筑形态也更加现代灵活,成为深圳市新型产业用地建设的典范。
图/深圳万科云城可见,“工业上楼”2.0时代,就是将研发创新等新型工业环节优先上楼生产。
“工业上楼”3.0——可以上楼的引导上楼现如今,全球产业发展呈现“再工业化”趋势,先进制造业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这种大背景下,深圳率先推出“20大先进制造园”规划布局,“工业上楼”则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手段之一。
来源: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较香港新海怡垂直工厂、新加坡兀兰飞腾堆叠式厂房,持续迭代的“工业上楼”已发展成通过高标准荷载、高效率垂直交通、高灵活生产单元,将重型车间、轻型生产、研发检测、配套服务融合进同一厂房单元,实现“工业上下楼”与“产业上下游”的有机结合。
图/香港新海怡垂直工厂如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在3公顷的用地上,建设了16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其科创大厦高达23层。通过高层研发办公、低层生产制造的空间划分,成功入驻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多家,成为“工业上楼”的全新样本。
图/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同类型的东莞松湖智谷,对厂房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使空间变得更为灵活,可办可产,加速了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的互融共进。
图/东莞松湖智谷当前,“工业上楼”已进入标准化、精细化发展的3.0时代,将引导支撑先进制造业中可以上楼的环节上楼生产。
可见,“工业上楼”可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缺与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解决城市空间高效利用的难题,有着重要意义。
未来,“工业上楼4.0”又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呢?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