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机械

我的父亲往事悠悠

发布时间:2022/8/22 15:33:54   

在一百个人的心目中,应该就有一百个不同的自己父亲形象,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曾经写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背影》,我也有个心愿,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怀念我的父亲。但是父亲给我却是有点距离,以及模糊和遥望不可及的感觉。因为父亲平时的威严和不苟言笑,他对于自己从小长大的经历几乎是闭口不谈的。

我是从母亲和家里其他长辈在偶尔地闲聊中,零零碎碎地知道了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一些逸事,并把我耳闻目睹和记忆中的父亲,试图努力地组合拼凑成一幅幅完整的画面,通过笔端下流淌的涓涓细流文字来描写父亲的成长过程,谨以此文来纪念我的父亲。

父亲在家里排行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在他出生时家道中落,由于家庭变故,在他2岁时就没有了爹,家里没有可以出去挣钱养家的顶梁柱男人,经济条件非常窘迫,奶奶无力抚养小叔,无奈之下只好将其被人收养抱走。后来奶奶为了生存养家,在外面托人找活干,父亲没法被带在身边照看,所以,父亲就从小被寄养在亲戚家。虽然,每个月奶奶也带钱给亲戚作为父亲的生活费,但是总归比不上生活在自己的家庭好,所以,父亲是从小就无奈离开破碎的家庭,在亲戚家独自长大的,平时缺少家人的团聚时光和父母的关爱。

后来,父亲在初中快毕业时,积极响应国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于是他到农村公社大队上插队干农活。

在插队期间,父亲还将横笛和口风琴随身携带,白天和社员一样干活,到了傍晚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归来后,在月亮悄悄升起来爬上树梢时,他就会独自一人坐在院落里,吹上一曲聊以自娱。在很多知青中,我的父亲是一枚很有文艺气质的男青年。

根据生产队长的指挥安排,父亲和当地社员在一起割麦插秧。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或者是不同的天气,干不同的活计。工资就按“死分活评”即按照每个社员劳动力的强弱和技术高低评定每工作日应得的工分开算。

每天早上5点多,每家每户家里的小音箱喇叭就会响起,父亲和其他知青一样迅速洗漱、吃完早饭后,就准备到农田上工。大家要仔细看清楚生产队院子里一根高高的旗杆上的小红旗的升降高度,因为这是上下工的标志。旗子慢慢地升起来,知青们就开始和社员一起上工,太阳快下山时,旗子就慢慢地降下来,就准备收工。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就是说小麦说熟就熟,不割就掉穗,必须抓紧时间抢收。麦子要在尽可能短的几天时间内,割完、拉完、碾完、晒干、入囤,否则,一场风刮来,一场雨下来,这一年的收成就会毁于一旦。知青们会和社员一样,在凌晨一两点就开始割小麦了,就为了这个时间小麦潮湿不掉粒。天色黑漆漆的,天上闪烁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为人们照亮了前行的路。父亲和其他社员一样干活,有时手上沾满了胶布,因为,割麦时经常会割出很多血泡出来,一碰就疼。割完小麦后,接着就要顶着烈日在水田里插秧种水稻。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秋收秋种是仅次于夏季双抢的农忙季节。等这一切忙完结束后,在农村重大节日、喜庆丰收的重要庆祝活动,需要通过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来宣传农村新人新事,传承传统道德文化,要演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我父亲作为文艺人才被公社抽调上去,和其他大队上的一些会拉二胡、唱歌、跳舞、说相声的一些有才艺的知青们聚在文艺宣传队,一起参加节目的排练演出。大家发挥、展示各人特长,多次下乡表演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枯燥贫乏的生活,让观众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和愉悦。

父亲过完了三年的知青插队生活后,这时国家提倡要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各地农村的社办厂和镇办厂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父亲被调到镇办厂的“五金胶木社”做电焊工,整整干了三年。

后来又有国家让知青回城的消息,由于他是独苗(弟弟从小被抱养),又是一枚优秀的文艺人才,会吹横笛,比较有才华,加上在插队的大队上表现不错,于是就较早地被调进城里的二轻局下属单位的厂里工作,成为当时第一批进入厂里工作的最年轻的元老,给这个刚刚创办的新单位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听说我父亲一开始也是从做电焊工人开始的,然后做机修、机器维护,住在厂里的单身宿舍里,他和其他七八个单身青年小伙子们一样,大家上下铺住在一起,挤在一间房内,后来等到结婚成家了,单位就安排了单间房。

一次在工作中,父亲在焊接时由于厂里安全配套设施欠缺,加上不留神,手腕意外地被烫伤了,几个月都不能动弹,被单位认定为工伤。单位的大领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3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