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金机械 >> 五金机械前景 >> 徕木股份研究报告汽车连接器厚积薄发,品类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证券,陈宁玉、王芳、佘雨晴)
领先的连接器制造商,覆盖优质客户资源
国内连接器行业老兵,专注业务二十载
成立二十年,专注连接器及屏蔽罩业务。徕木股份成立于年,年在上交所上市,经过近20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专业从事连接器和屏蔽罩为主的精密电子元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自主品牌企业。徕木股份以产品和模具研发为核心,以先进的模具开发技术、精密冲压和注塑等制造技术为支撑,为手机、汽车等多领域全球主流品牌客户提供内、外部连接器、保护核心组件以免受到电磁干扰的屏蔽罩的设计方案及产品。
股权清晰且结构稳定,子公司围绕主业布局清晰。公司于年7月完成定增,发行后公司最大股东兼实控人方培教持有公司23.23%股份,其中直接持有17.17%,通过%控股上海贵维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6.06%。公司第二大股东兼董事长、总经理朱新爱持有公司9.16%股份,上海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38%股份,瑞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诺德基金、玖鹏资产等参与定增机构投资者新进公司前十大股东。方培教、朱新爱均为公司创始人,多年陪伴公司成长,熟悉公司事务及发展战略,管理经验丰富。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湖南、江苏及深圳设有全资子公司和分公司,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上海徕木电子科技、湖南徕木电子、江苏徕木电子及上海康连精密电子四家子公司均围绕连接器、屏蔽罩及模具研发生产进行布局,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
产品矩阵全面,客户群体优质
产品种类齐全,持续更新迭代。公司拥有超千种精密连接器产品,全面覆盖手机、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手机电子类产品包括手机精密连接器,手机精密屏蔽罩及结构件,汽车电子类产品包括高压高电流、高清高速高频等汽车精密连接器及配件、组件,汽车精密屏蔽罩及结构件,主要应用于发动机系统、车身控制系统、仪表控制系统、车身总线系统、CDU、电池组、三电系统、充放电系统、域控制器系统等。从连接器应用点来看,公司产品包括板端连接器、线端连接器端子及护套,规格型号众多。
产能全国布局,客户群覆盖全球主流Tier1。公司营销网络覆盖中国大陆、欧洲、日韩、加拿大等区域,基于贴近客户、配套产业链逻辑,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上进行全国性布局,目前上海、湖南、深圳、江苏设有生产基地,响应各区域需求,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公司通过多年积累形成优质客户群体,早期在手机领域直接为中兴、宇龙酷派、海信、TCL等厂商供货,通过向三信、龙旗、辉烨等公司供货将产品应用在夏普、联想、小米、魅族等知名品牌手机及其他产品。年以来公司重点拓展汽车领域,确定大客户合作战略,目前已实现对法雷奥、麦格纳、科世达、采埃孚、大陆、哈曼、比亚迪集团、宁德时代等国内外知名领先汽车零部件公司供货,产品终端应用于大众、通用、奔驰、福特、丰田、本田、上汽、一汽、比亚迪、长城、吉利、日产等整车厂及特斯拉、小鹏、理想、蔚来、金康等造车新势力等厂商车型。
汽车业务快速增长,经营能力稳定向好
营收规模加速扩张,盈利能力稳定。公司近年来营收增速受汽车类业务增长拉动,整体不断加快,根据公告,年实现营业收入6.86亿元,同比增长29.48%,增速同比提高15.62pct,H1营收达到4.05亿元,同比增长24.45%,其中Q2克服上海疫情影响,营收环比基本持平。公司近两年受手机类业务毛利下滑、扩产固定资产前臵投入及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盈利能力小幅下降,年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26.28%、6.96%,同比减少2.13pct、1.14pct。公司费用管控能力良好,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期间费用率整体稳中有降,年及H1分别为18.46%、16.11%,同比降低0.08pct、1.79pct,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毛利率下滑带来的盈利压力。H1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回升至26.85%、8.68%,同比及与21年全年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22Q2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29.00%、10.02%,环比提高4.27pct、2.65pct,整体逐季改善。预计随着交付恢复正常、产能释放规模效应显现、原材料价格趋稳及公司执行积极备货策略、优化产品结构等措施到位,盈利能力有望稳步回升。
业务结构调整顺利,汽车类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年起投入汽车连接器市场,随着业务结构调整推进,汽车类产品成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年汽车业务营收CAGR为21.34%,高于主营业务收入,H1汽车类产品实现营收2.81亿元,同比增长22.78%,占主营收入比重上升至72.76%,其中精密连接器及组件、配件占主营收入比重67.73%。手机类产品收入规模整体保持稳定,H1占主营收入比重下滑至24.09%。主营业务毛利结构方面,汽车类产品盈利能力较强,年毛利润1.25亿元,占比提升至78.08%,同比提高15.69pct,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客户结构优化,境外业务占比提升。公司以直销模式为主,参与下游客户同步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等,通过客户多项测试和验证后根据订单排产交付。公司前五大客户集中度整体维持40%以上,汽车类客户数量增加,科世达、法雷奥等汽车主要客户销售规模增长,逐步成长为公司重要客户。年开始由于新的优质客户持续导入集中度有所下降,年为45.47%,其中第一大客户为约19%,较为稳定。从营收地区分布来看,公司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拓展取得一定成效,营收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提高至约17%-18%。
经营现金流净额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入加大。公司近年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整体保持正增长,净现比均大于1,具有较强的销售回款能力,且年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增速与净现比整体提升,H1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为.81万元,净现比为1.43,显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由于产品及客户覆盖范围不断拓宽,公司持续新增设备、模具及厂房缓解产能瓶颈,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规模呈现扩张态势,短期内折旧摊销对公司成本费用增加有一定影响,但长远来看,规模扩张将使影响边际减弱,后续随着投资节奏趋于平稳,前期投入项目进入业绩释放期,有望拉动公司营收利润增长。
电动化+智能化+国产化驱动汽车连接器发展
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汽车为主要应用场景
连接器是电子电路沟通桥梁。连接器系电子系统设备之间电流或光信号等传输与交换的电子部件,其作为节点,通过独立或与线缆一起,为器件、组件、设备、子系统之间传输电流或光信号,并保持各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是构成整个完整系统连接所必需的基础元件,通常可以从电气、机械和环境三大基本性能角度衡量连接器质量。按照传输介质不同,可分为电连接器、微波连接器、光连接器和流体连接器。
全球市场稳步增长,中国成最大市场。近年来全球连接器市场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BishopAssociates数据显示,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从年的.02亿美元增长至年的.91亿美元,CAGR为5.01%,预计在终端市场增长和技术更迭推动下年市场规模超过亿美元。从区域分布来看,北美、欧洲、日本、中国、亚太(不含日本、中国)五大区域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国市场增长强劲,-年CAGR达7.61%,年市场规模达.78亿美元,市场占比超过30%,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
下游应用广泛,汽车为主要应用场景。连接器行业上游原材料包括有色金属、塑胶原料等,下游包括汽车、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汽车是目前连接器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根据BishopAssociates数据,-年汽车连接器占全球连接器市场比重约22%-23%。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增长到.80亿美元,-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1%,高于同期全球连接器总规模增速,预计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52亿美元。我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与全球走势基本趋同,受到下游汽车的产量影响,但随着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放量,未来几年我国汽车连接器市场增速有望显著高于全球增长。
汽车电子价值占比提升,单车连接器数量增长。汽车电子一般可分为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系统两类,其中车身电子逐步替代传统机械发挥作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车载电子如雷达、摄像头、音响等。汽车电子应用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下,从中高端车型向低端车型渗透,整车制造成本占比不断提高,在新能源整车中成本占比达到45%-65%。汽车连接器作为各个电子系统连接的信号枢纽,广泛应用于动力系统、车身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车载设备等方面。普通单车使用连接器数量-0个,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除了增加高压电气系统外,还包括了低压电气系统及CAN通讯信息网络系统,同时汽车功能增多将带动相应ECU、传感器等部件增长,需要低压数据网络以更加可靠安全的方式工作。单车连接器需求随着汽车功能增加及汽车电子价值占比的提升而大幅增加。
汽车电动化驱动高压连接器增长
新能源车加速渗透,中国市场发展强劲。汽车电动化持续加速,EV-Volumes数据显示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至万辆,H1销量达万辆,渗透率突破10%,欧美等政府积极出台电动车相关政策,各大主流车厂相继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国是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驱动力逐渐由早期政策补贴转向需求,年销量达.1万辆,渗透率上升至13.4%,产销量连续七年全球第一,22年6月渗透率约24%,随着供应链恢复、各大车企新车型陆续交付以及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推行,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新能源汽车销量年超过0万,5年CAGR接近50%,占全球比重约50%。
电动车三电系统新增高压连接器需求。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电机原理,电气设备数量需求增长,工作电压从传统汽车的14V升至V-V,对连接器的数量及耐高压大电流、电磁屏蔽等性能指标要求大幅提高。高压连接器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大三电(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和小三电(DC/DC转换器、车载充电机、PDU)系统,和导电线缆同时作用,将电池包的能量通过不同的电气回路,输送到整车系统中电机控制器、DC/DC转换器、充电机等车身用电单元。与传统低压连接器相比,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量价成倍增长,单车使用量约-0个,纯电动车型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单车使用连接器价值区间分别为0-元和0-00元。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及各大车厂新能源布局推进,高压连接器迎来高速增长。
市场规模测算: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推动高压连接器用量及价值量增长,我们基于如下假设对乘用车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进行测算:
乘用车销量:(1)全球:根据OICA数据,年全球乘用车销量.85万辆,同比增长5.2%,考虑年初以来海外战争、疫情及宏观经济形势等多方因素对供需的影响,我们预计-年全球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为-4%/4%/3%/2%。(2)中国:根据中汽协数据,年国内乘用车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6.5%,结合中汽协年销量预测,我们假设-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为7%/5%/4%/4%。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1)全球:根据乘联会数据,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万辆,同比增长.68%,渗透率上升至11%,我们预计年新能源乘用车将达到万辆,渗透率约32%。(2)中国:根据中汽协数据,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2万辆,渗透率达到15.52%,我们假设年新能源乘用车超过1万辆,渗透率突破45%。
市场规模测算:假设目前新能源乘用车高压连接器单车价值元,测算结果为,(1)全球:年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年为亿元,-年CAGR为30.66%;(2)中国:年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年达到亿元,-年CAGR达36.20%。
汽车智能网联化提升高速高频连接器需求
汽车智能化持续推进,自动驾驶向L3演化。根据IDC预测,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达万辆,其中L2及以上车型占比提高至35.6%。全球范围内主流车企大多已对高级别自动驾驶进行明确规划和技术储备,政策方面L3/L4自动驾驶汽车陆续开始合法上路。我国自动驾驶正处于从L2向L3演变的阶段,工信部数据显示年国内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3.5%,22H1提升至30%,近期深圳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新规,标志国内首部L3级自动驾驶法规正式出台,交通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首次对自动驾驶商业化拟定明确指导文件,政策支持叠加新能源车迅猛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国年L2级和L3级新车销量占比达到50%,年超过70%。
E/E架构升级,车载以太网演进。传统汽车电子电气分布式架构中,车辆各功能由不同的单一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一辆车通常分布上百个ECU,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汽车功能丰富及车载设备增加提高了对于系统算力的需求,分布式架构中ECU算力不能协同,整车层面形成冗余,电子电气架构集成式演进成为必然,核心是车内数据的传输和控制方式的转变。硬件架构由分布式向域控制/中央集中式方向发展,通过域控制器实现ADAS、车身控制、多媒体等功能局部集中化处理,大幅减少ECU和线束用量,但对连接器及线束布局要求更高,通信架构由LIN/CAN总线向以太网发展,车载以太网传输速率位于10Gbits/s-Gbits/s之间,具有大带宽、低延时、低电磁干扰、低成本、软硬件解耦、互联协议兼容等优点,满足娱乐、ADAS、车联网等新增系统需求,是高速总线的必然趋势。
高速高频数据增长,对应连接器需求扩大。ADAS传感器及未来人机接口的增加扩展了高速数据节点的数量,车联网V2X技术作为单车智能的重要补充,对数据速率提出更高需求。根据每个连接在汽车架构中需求的实时设臵、数据质量及速度要求,可大致将连接应用分为车载网络、信息娱乐、主动安全三类,数据的传输速率由Mbps到24Gbps,传输频率相应提高,高速高频线束需求增长。以Fakra、Mini-Fakra为代表的车载射频连接器和HSD、车载以太网高速连接器成为主流解决方案,应用于摄像头、传感器、广播天线、GPS、蓝牙、信息娱乐系统、导航与驾驶辅助系统等领域,其除了需要满足严苛环境下耐高温、抗振等基本条件,还需具有更高等级的传输速度、抗电磁干扰、稳定性等以适应更为复杂的网络架构设计。随着汽车架构升级和多传感器融合趋势,车载高速高频连接器单车用量和价值将显著提升。
市场规模测算。汽车智能网联化及自动驾驶高级别演进趋势驱动高速高频连接器量价齐升。我们基于如下假设,对乘用车高速高频连接器市场规模进行测算。
自动驾驶渗透率:(1)全球:ICV数据显示年全球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约26%,罗兰贝格预测年全球L3+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10%。(2)中国:我国处于L2向L3演变阶段,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展目标,预计年L2及以上车型占比50%,罗兰贝格预测年中国市场中L3+自动驾驶渗透率将突破20%。
市场规模测算:假设目前高速高频连接器在L2及以上自动驾驶乘用车中为0元,测算结果为,(1)全球:年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年为亿元,-年CAGR为19.25%;(2)中国:年市场规模约为77亿元,年达到亿元,-年CAGR达30.17%。
本土造车企业崛起,连接器国产替代加速
欧美日企业领先,市场集中度提升。连接器具有产业链全球化和分工专业化特征,规模效应显著,具有较高的技术和客户壁垒。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连接器市场逐渐呈现集中化趋势,-年全球CR10份额整体不断上升,年达60.8%,同比提高0.6pct。欧美、日本的连接器公司由于研发资金充足及多年技术沉淀,在产品质量和产业规模上均具有较大优势,在高性能专业型连接器产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引领行业发展方向。BishopAssociates数据显示,年全球市占率前三厂商分别为泰科(15.45%)、安费诺(11.90%)、莫仕(8.31%),立讯精密是前十大厂商中唯一大陆企业,市场份额5.10%,位列第四。汽车连接器由于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及技术壁垒相对更高,行业集中度高于其他行业,年前十大厂商市场份额合计86.5%,泰科、矢崎、安波福位列前三,泰科市占率高达39.1%。
国内新能源造车崛起,加速汽车连接器国产替代。全球各大车厂纷纷布局新能源领域,国内自主品牌车厂,包括传统车企长安、奇瑞等和以蔚来、小鹏、理想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抓住汽车电动化机遇,扩大自主品牌车企市场影响力,根据CleanTechnica数据,H1全球畅销车型Top20中,国产厂商共计14种车型上榜,畅销电动品牌Top20中,中国品牌占据10席,去年同期为6席,市场份额合计接近40%。本土厂商崛起加速汽车供应链向大陆转移,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吸引全球连接器龙头布局大陆地区,客观上为国内连接器行业带来先进生产制造技术,培养人才,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国内连接器厂商经过多年积累,形成较强工艺与成本控制能力及快速反应等优势。由于电动化与智能化创新提升定制化需求,以及出于降低成本及供应链安全等方面考虑,国产品牌主机厂倾向选择本土汽车零部件厂商进入采购体系,从而为国内连接器厂商突破客户壁垒提供机遇,推动连接器在汽车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及自动驾驶等增量市场加快国产替代。
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结构不断完善
突破技术与客户壁垒,多地研发生产协同
技术壁垒:涉及多种技术,精密制造能力要求高。产品研发和模具开发是连接器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材料、结构、仿真等技术,随着下游产品功能复杂化及不断更新换代,不同领域的连接器在电气、机械、环境性能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厂商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其特别的性能要求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跨领域经营对于中小型厂商而言有一定难度。模具研发实力是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成型模具和冲压模具被用于连接器绝缘体和端子的制造,不同形状的端子使连接器具有不同的结构,模具开发设计是否合理对连接器产品的技术指标和精密制造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模具开发和加工生产对设备配套性要求严格,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
客户壁垒:认证周期长,重视供应商联动开发能力。汽车连接器厂商通常需要同时满足行业和整车厂两个标准。首先必须通过ISO/TS体系认证后才具备为整车厂配套零部件资质,认证时间通常需要2年以上。整车厂采购需要对厂商的规模量产供货能力、产品质控、成本控制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新产品认证通常经过2年左右研发周期后,需要通过整车厂及上级配套企业的严格认证,以及通过一段时间小批量供货测试才能进入全球生产基地采购平台,其后经过3年的销量逐步提升的爬坡阶段形成规模量产。客户与供应商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一旦进入采购体系,出于开发成本和产品质量连续性考虑,客户更换意愿低,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同时,连接器产品在终端客户开发新产品初期即参与设计开发,模块化供货下整车厂转移部分设计和开发权,为了节省协调沟通成本,客户倾向于和熟悉的供应商合作,建立稳定高效的研发合作关系。
模具开发能力突出,多年深耕积累技术优势。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同时具备连接器和屏蔽罩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的专业化企业,研发覆盖产品及模具设计、工艺工程等领域。模具开发环节上,公司在设计、加工及组试阶段均具有较强竞争力,通过导入先进的设计软件进行高精密冲压和注塑模具设计,并建立完整的模具工程设计制造传输数据和一体化系统,实现模具设计与制造并行,同时具备各种高精密度的注塑成型模具、精密端子冲压模具、精密五金件冲压模具的加工和组试能力,为设计开发新产品提供有力支持。公司经过长期技术积累,具备丰富的汽车精密连接器研发经验,已建立涵盖线对板连接器、线对线连接器、嵌入式注塑连接器等连接器及组件,以及精密结构件和屏蔽罩的多规格、多种类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系列。同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汽车中高端零部件产品的模具和产品开发,开发出上千套汽车模具,初步具备生产高电流高电压、高频高速传输等新型产品能力,为占据汽车连接器增量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研发生产基地协同布局,拥有专业测试服务能力与国家认证专业实验室。公司共有3个研发中心、1个国家认证实验室、3个模具加工中心及4个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上海、湖南、深圳、江苏四地,其中上海为公司总部及研发总部、拥有1个国家级认证实验室及汽车电子制造基地,湖南设有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及模具加工中心,深圳设有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江苏设立制造基地及模具加工中心,研发与生产制造协同布局,提升配套客户能力与整体竞争力。公司具有专业测试服务能力,全面覆盖SAEUSCAR-21-等连接器测试标准,产品通过ISO1、IATF等全面资质认证审核。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投入汽车领域,年汽车类产品研发投入.51万元,占总研发支出比重72.30%,年研发费用共计.9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3.80%。经过多年积累,徕木在产品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核心技术团队,覆盖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工艺工程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余项,截至年底,公司研发人员人,占比12.61%。
同步配套开发能力,拓展优质客户资源。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凭借产品设计和模具开发方面技术优势,提高与客户同步研发新产品及综合配套能力,自主开发使公司成本优势显著,产品性价比较高。客户服务方面,公司组织机构层级精简,能够对客户订单快速反应并根据需求灵活调配生产线,缩短交货周期,提供优质售后服务。公司在汽车领域已实现对法雷奥、麦格纳、科世达、比亚迪、宁德时代、蜂巢电驱、汇川技术、均胜电子、马瑞利等国内外知名汽车Tier1供货,产品终端覆盖德系、日系、美系主流整车厂,国内自主品牌一线车企及近两年飞速发展的特斯拉、小鹏、理想、蔚来、金康等全球新能源领先品牌。
募投加码新能源车项目,扩产提升竞争力
车载产品全面,持续发力新能源车领域,确立先发优势。公司积极抓住汽车生产平台化、模块化、无铅化发展趋势和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重组机遇,年起顺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布局新型连接器领域,利用自身多年行业研发经验,与Tier1及整车厂合作同步研发多类高电压高电流连接器、高清高速连接器、高频连接器产品。公司具备板端和线端连接器生产能力,产品全面覆盖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系统、车身控制系统、仪表控制系统、车身总线系统、安全与转向系统等,以及新能源整车高压系统、ADAS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网联、域控制器系统等新应用场景,新能源相关产品在汽车类业务中营收占比超过50%。同时公司不断完善毫米波雷达模块、激光雷达模块、域控制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智能驾驶舱系统、电控系统等电子电气架构连接器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布局,新产品已陆续投产,汽车新型连接器领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定增扩产突破产能掣肘,有望显现规模效应。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和客户优势不断拓展汽车业务,在手订单饱满,汽车类产品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H1汽车精密连接器及组件、配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9.01%、.94%、.90%,产销率-年分别为99.91%、97.70%、.66%,产能紧张对公司完成下游订单需求及扩大业务规模形成障碍。公司于年7月完成定增,共募资7亿元用于在江苏东台生产基地开展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及研发中心项目,根据增发方案,其中4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项目,预计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万只新能源汽车高电流电压连接器,万只(套)辅助驾驶模块连接器产能,营收和净利润增量分别为5.8亿元、.41万元;1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研发中心项目,围绕自动驾驶及国内混合动力系统发展方向开发新型汽车连接器产品,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项目实施将缓解公司产能紧张状况,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规模效应作用下公司营收盈利预计持续高增。
盈利预测
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同时具备连接器和屏蔽罩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的专业化企业,具有近20年连接器行业研发生产经验。按照应用领域可将公司主要业务分为汽车和手机两大板块,近两年汽车类产品收入快速增长,客户覆盖全球主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预计随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打开连接器行业增量空间及自身产品及客户持续拓展并优化结构,公司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增长,预计-年总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6.33%、47.68%、50.36%。
分业务预测:结合公司和行业自身情况,对公司-年进行分业务营收预测:
汽车类产品: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及客户开拓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新产品量产及定点项目增加,汽车业务有望保持较高增长,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年营收增速分别为65.85%/61.95%/60.59%。考虑上游原材料回落、价格传导到位及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毛利率将逐步回升,预计-年分别为28.00%、29.00%、28.70%。
手机类产品:公司为国际主要手机生产企业供货,结合手机行业出货情况及公司自身发展规划,我们预计手机业务收入规模将保持稳定,预计-年营收增速分别为9%、5%、2%,毛利率分别为18.00%、18.50%、17.80%。
模具治具:营收占比较低,预计保持平稳增长,-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0%、5%、5%,毛利率为28.50%、29.50%、29.0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